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 15 日表示,「青年群體初次進入勞動市場,普遍面臨摩擦性失業困境」。據中國國家統計局 15 日公佈的最新數據,6 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 5.5%。其中 16~24 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 19.3%,相比 5 月上升 0.9 個百分點,是自 2018 年 1 月該指標公佈以來的最高紀錄。
《中國新聞周刊》報導稱,統計局關於「摩擦性失業」的說法引起熱議。一般認為,和談論較多的結構性失業相比,摩擦性失業的持續時間「比較短,是暫時的」。摩擦性失業越來越普遍,是因為青年人出於對未來較高的預期,因而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勞動力市場中搜尋滿意的崗位。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分析,中國 16~24 歲青年求職群體絕大部分是各類學校畢業生,這意味著勞動供給或崗位需求在畢業季前後密集增加,對青年就業造成「洩洪效應」壓力。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於 2018 年 12 月發佈的《 2017 年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顯示,旅遊業直接帶動就業人數達 2,825 萬人,直接和間接帶動的就業人數達 7,990 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 10.28%。
報導提到,但自疫情爆發 3 年來,旅遊業創造的大量就業機會正在流失。全聯旅遊業商會等機構指出,旅遊從業者目前穩定就業的僅佔 13.8%,失業比重高達 68.1%,六成以上的從業人員失業時間已超過 1 年。
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勞動與就業研究室主任曲玥分析,小微企業近期「少招人」,一方面因為疫情期間經營困難,另一方面也因疫情反復導致市場主體對未來預期不穩,不敢放開手腳、積極恢復生產活力。
一位從業 6 年多的科技互聯網公司 HR(人資)透露,以往每年校招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大廠,今年則是和考研、考公搶人才。另據前程無憂發佈的《 2021 中國重點大學應屆畢業生求職狀況報告》,疫情不確定性讓更多畢業生產生求穩心理,受訪的 211或 985 高校畢業生中,近八成學生將「最願意工作的企業」首選投給了國有企業。
「在宏觀政策和結構性調整辦法之外,年輕人也要調整自身找工作的心態,不是非要一步到位,可以分步實現自己的工作預期」,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建議說,年輕人要先接觸社會、接觸企業,通過積累經驗,讓自己成為成熟勞動者,從而改變自己的就業狀態。
6 月份中國 16~24 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 19.3%,是自 2018 年 1 月該指標公佈以來的最高紀錄。中共統戰部直屬雜誌社稱,摩擦性失業越來越普遍,是因為青年人出於對未來較高的預期。 圖:擷自「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