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淑伶北京19日電)中國湖南省邵陽學院因為引進博士人才不易,內部選派23名教師到菲律賓取得博士學位後,再花約人民幣1800萬元引進,引發爭議,也顯示出中國部分學校難以吸引優秀人才的困境。

7日,邵陽學院人事處在學校網站發布,擬引進出國攻讀博士畢業返校博士22名、同類型博士1名。其中,每名博士引進費35萬元,科研啓動費15萬元,過渡性租房補貼14.4萬元,不需解決配偶工作增加引進費20萬元,每位博士的引進花費共計84.4萬元,總計費用1800多萬元(約新台幣8000萬元)。

有評論指出,大學為教師攻讀在職博士學位提供資助和獎勵並非新鮮事,但是如此有組織地批量培養海外博士仍然是少見的。

新京報報導,邵陽學院多名院長表示,由於難以引進國內的博士人才,學校不得不採取權宜之計,內部選拔一批擁有碩士學歷的教師前往國外讀取博士,「提高教師隊伍中博士學歷的比例,對以後升級為大學、申請碩士點都有幫助。」

但公示發布後,引發網友接連質疑:這23名博士統一畢業於菲律賓亞當遜大學(Adamson University)哲學(教育學)專業,卻分別就職於該校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理學院等多個「專業不對口」的二級學院。此外,這批博士的就讀時間均是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僅2年多時間就能取得博士學位,且因為疫情,多數時間是在中國國內以線上網課方式完成學業。

界面新聞今天發布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的文章,其中指出,菲律賓亞當遜大學被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列入「學歷學位認證加強認證審查」名單,屬於不被推薦留學的大學。

面對種種爭議,邵陽學院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18日回應媒體稱,學校已經關注到網上對此事的爭議,後續學校人事處會統一回覆。

馬亮認為,這件事可以讓人反思,這種批量「炮製」博士文憑的方式是否可取?以及如何扭轉人才選拔的「唯學歷論」?

他說,在當前高等教育辦學機構的考核認證中,有關部門對師資等辦學條件的要求較高,而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比往往成為衡量大學水平的重要指標。職業院校比拚的是教師隊伍的博士比例,而大學則更關注海外博士比例。

但他認為,對於應用型大學而言,師資隊伍的博士比例並非必要,博士學位也不應成為衡量師資品質的主要標準。當前以量化、簡化考核為主的做法大行其道,導致各地院校不得不以對策因應政策。

至於博士人才招聘難,馬亮表示,若高薪仍不足以吸引人才,那就是為了人才成長提供的環境不夠完善。

他說,一些院校為了防止人才流失,往往要求入職者簽署短則5年長則10年的「賣身契」,如果在此期間離職則要付出高額賠償。「重引進輕培養、重控制輕服務的人才環境,往往使博士人才望而卻步,哪怕高薪吸引也無濟於事。」(編輯:周慧盈)11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