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有超過二十萬輛大客車、大貨車,每年均造成近萬件死傷事故。除了用路人的安全意識之外,台灣的道路設計,對大型車行駛並不友善,尤其機車跟大型車爭道,在轉彎處一不小心就可能因為內輪差釀成嚴重車禍。人、車、路三方面都讓大型車成為道路上的不定時炸彈。光是在2022年,大型車造成的9332起事故不僅奪走了390條人命,更有超過一萬一千人遭受傷害,這些數字背後的每一個案例都是一段悲劇,都有家庭因此支離破碎。這不僅是一個數字問題,而是一個深刻觸及人心的社會問題。

        當我們反覆告誡民眾“遠離大型車”,實際上是在暗示,現有的道路安全措施無法有效保護他們。這種做法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可能使人們錯覺認為避開大型車就能確保安全,從而忽視了更根本的安全漏洞和制度缺陷。

        大型車因其結構限制導致的視野死角問題,一直是交通事故的罪魁禍首。從技術層面上看,雖然政府已開始推動裝設輔助攝影系統來解決這一問題,但這種做法的普及率和效果仍然遠遠不足,顯示出對於這一安全隱患的應對策略需要更有力的推動和完善。

       再者,台灣的道路設計往往未能充分考慮大型車的操作需求,這種疏忽在無數次事故中反復證明其危害性。像是轉彎半徑過小、交通標線設置不當等問題,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政策失誤。交通工程專家黃文鑑理事長所強調的,從工程設計入手進行根本性改革的建議,應當被視為一項急迫的公共安全工程任務,以減少無辜生命的損失。

        大型車駕駛的專業培訓和公眾安全教育同樣重要。我們不能僅依賴於技術進步來保障安全,而必須從人的因素著手,加強司機的危機意識和操作技能。違規行為的嚴格處罰也不應被忽視,這是對生命安全負責任的表現。公眾意識的提升同樣刻不容緩,我們需要讓每一個台灣民眾都意識到大型車潛在的危險,並學會如何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對於大型車路徑的盤點和優化,以及加強路面標誌、改善路燈照明、增設安全隔離設施等措施,不僅是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更是政府對社會責任的一種承諾。這不只是道路工程的問題,而是涉及每一位用路人生命安全的重大議題。面對台灣大型車引起的嚴重交通事故,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具有前瞻性、多元化且系統化的解決策略,透過技術升級、基礎設施改進、專業教育和法規執行的同步推進,以真正減少這些“馬路上的不定時炸彈”帶來的威脅,確保所有用路人的生命安全。

文:范振家/管理學博士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