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中槍身亡,引起外界熱議,而因為安倍晉三相對友台,我國不少政治人物紛紛感念他對台灣的貢獻。中國多名涉日專家表示,安倍晉三作為日本現代內閣制度形成以來在任最久的首相,無疑在政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其政治生涯中有兩次與中國改善關係的最佳機會。但安倍晉三卸任後多次發表挺台「錯誤」言論,體現出缺乏誠信的政治秉性。

據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報導,中國社科院日本所綜合戰略室副主任盧昊 8 日表示:「安倍晉三是在日本歷史上留下重要影響的人物」,尤其是2012 年底至 2020 年 8 月的「安倍時代」,對冷戰後日本的國家發展歷程影響深遠。

盧昊指出,在這段期間,日本經濟保持了連續 71 個月的增長,是戰後第二長的經濟景氣期,但日本經濟年平均增長率僅為 1.2%,他認為「安倍經濟學」雖維持了一定繁榮局面,卻也透支了日本財政金融政策的施展空間。

至於政治安全領域,日本政府在安倍的領導下,頻頻強化國防能力。安倍晉三的去世可能將在日本國內政界造成連鎖影響,但盧昊說,目前看起來還不具備直接改變日本國家軌道或地區形勢的可能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鍵表示,安倍晉三確實在日本政壇擁有巨大影響力,自民黨內部恐將發生重大變化,例如「安倍派」可能發生分裂、更換會長、內部鬥爭,不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有一套相對成熟的外交政策和對華方案,中日關係、美日關係均不會因為安倍晉三的離世發生重大改變,日本政府的穩定性也不足已遭受威脅。

王鍵從執政角度提出觀點,岸田文雄沒有來自安倍的政治羈絆與牽制,施政會更有力。如果接著帶領自民黨贏得今 ( 10 ) 日舉行的參議院選舉,更有可能迎來「黃金三年」,可以推動《防衛白皮書》、《國家安保戰略》,甚至是提高國防預算。

中國涉日專家劉慶彬表示,安倍執政生涯中有兩次與中國改善關係的最好機會。第一次在 2014 年 11 月,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這是他自 2012 年 12 月再次執政以來的首次訪華。

第二次在 2018 年 10 月,是安倍晉三對中國進行首次正式訪問。訪華期間,安倍除了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 40 週年紀念活動,還參加了推動兩國企業在第三國基礎設施合作的論壇。安倍晉三行前就向媒體強調,希望將兩國關係推至新階段。

劉慶彬指出,中日兩國領導人均有過良好互動,安倍晉三還曾經透露不排除加入由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就一帶一路展開合作。但安倍辭職後對華態度大變,今年還高調宣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對此,王鍵認為是一種缺乏誠信的政治秉性,並直言這一系列涉台錯誤言論,又將其此前的尤其是中日關係轉圜時期的對華政治言論幾乎全部推翻,讓中國人對他的評價感到複雜。

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則諷刺:「可以說安倍晉三是一位演員」。他進一步說明,「在其位謀其政」,安倍執政期間考慮到中日關係的正常發展,特別是經濟方面,其目的是帶給日本實質利益。「不管他出於什麼樣的原因,的確為中日關係的發展作出一定貢獻」

呂超分析,包括安倍晉三、其胞弟岸信夫在內的整個家族,實際上對日本的戰爭罪行沒有深刻認識,這也導致安倍晉三在下台之後,擺脫了職位束縛,講出「心裡話」。

劉慶彬以「八面玲瓏」、「能屈能伸」形容安倍晉三,並強調不論他的真實想法為何,都是本世紀以來日本政壇不可替代的政治人物。

安倍晉三曾與蔡英文視訊對話,他強調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圖:擷自蔡英文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