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昨(24)日公佈國內首例猴痘境外移入個案,一名 25 歲本國籍男性,自德國返台後採檢出猴痘病毒陽性,消息曝光後,民眾也擔憂猴痘病例是否會進入社區內,引起另一波疫情,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猴痘須經由親密、長時間接觸才會感染,通常只會是小規模傳染,不過猴痘若在社區傳播恐難斷根。
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黃立民指出,猴痘傳播模式類似淋病等性病,仰賴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長時間接觸,像是性行為等來傳播,因此傳播速度不會太快,即使發生在人傳人,也只限於小規模族群,不論去到哪裡,都不容易得到猴痘,所以出國、日常活動都還算安全。
然而黃立民透露,儘管猴痘不會有大規模疫情,但若發生社區傳播就很難斷根,例如當年的天花,也是耗費多年,最後藉由機種疫苗才將其滅絕,若要按照同樣的方式消滅猴痘,首要考慮的是「值不值得這樣做」。
黃立民認為,猴痘尚未嚴重到需要人人打疫苗,致死率與天花相比,可說是天壤之別,不用過度緊張,但外國病例接連發生,猴痘個案不排除會再次入境,尤其病毒若更適應親密接觸的傳播型態,那就真的會像性病一樣,幾乎不可能根除。
對於世界衛生組織(WHO)討論是否需將猴痘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黃立民表示,WHO 擔心的是猴痘突變、產生更有效的傳播,加上病毒太新,重症和死亡率等不確定性,WHO 才特別謹慎。
據疾管署資料,天花致死率為 1% 至 30% 不等 ,猴痘致死率則因不同分支而有所落差,較易傳播且相對嚴重的中非地區,分支病毒致死率為 10%,西非致死率約為 1%,且潛伏期約為 5-21 天,通常為 6-13 天。
顯微鏡下的猴痘病毒。 圖 : 翻攝自環球網 (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