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今天(23日)表示,民眾施打COVID-19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申請疫苗救濟過程中卻遇到問題,呼籲衛福部應加強並改善疫苗受害者的就醫資訊與流程,並協助受害者獲得賠償。

陳椒華今與3名接種COVID-19疫苗後有不良反應的民眾召開記者會,陳椒華指出,三位受害者都是40多歲女性,在打了第一劑疫苗後發生不良反應,影響工作和生活,雖然症狀不一樣,但就醫過程同樣艱辛,反應出民眾在遭遇疫苗不良反應時,缺乏適當的就醫指引。

陳情人台中李小姐表示,去年6月接種AZ疫苗後,導致格林巴利症候群及血栓,今年2月提出疫苗救濟申請,但衛福部迄今仍在收集病歷資料,尚未排入審議。

台南方小姐說,去年9月初施打AZ疫苗,隔二天出現背麻,就醫未改善,之後數度背痛去急診,但抽血都正常,後來變成脊椎、腰和下背痛,改看神經外科,做核磁共振說非脊椎問題,再改看風濕免疫科,說有可能因疫苗引發免疫系統大亂,但之後吃藥未改善,且痛麻延伸到下半身、骨盆痛,甚至不能動,再改看神經內科,檢查都正常,查不出問題,卻開癲癇和消炎止痛藥給她。

台中豐原的M小姐說,去年10月施打BNT疫苗三天後出現呼吸困難、發燒、全身無力等症狀,先到地區醫院就醫,後來腿軟無法行走,甚至半邊癱掉,改到台北醫學中心一再被轉診,愈來愈嚴重,折騰很久才發現是週邊神經炎,發現是疫苗病毒攻擊脊髓,直到台中醫學中心才獲得較好的診治。

陳椒華認為,現行制度讓受害者有「求醫艱辛、通報不易、救濟久等、認定超難」四大問題,衛福部應加強醫療體系對疫苗受害者的診斷與醫治,並及早協助受害者通報及救濟,別再讓病患四處求醫卻遲遲查不出病因,無法對症下藥,甚至苦等不到賠償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