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今(10)日發布 2022 年 4 月全體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 44,353 元,雖較上年同月增 2.7 %,為 2001 年以來同期最大增幅,不過,扣除物價漲幅後,我國 1 至 4 月實質經常性薪資為 41,605 元,年減 0.23 %,呈現近六年來首度負成長,顯見薪資成長,但卻持續被通膨吃掉,國人的薪資購買力也有降低現象。且隨 5 月確診人數飆升,主計總處預估 5 月全體受僱員工數和整體薪資表現,恐怕將有更明顯的影響。
疫情衝擊勞動供需市場,根據調查, 4 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人數 815.2 萬,月減 4,000 人、年減 1.9 萬人。其中,批發及零售業月減 4,000 人、月減 0.37 %,住宿及餐飲業月減 1,000 人、月減 1.18 %,主要原因還是受疫情影響。
但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仍逆勢成長,增加 2,000 人,月增 1.82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可以看出因疫情影響程度不同, 4 月在薪資和員工數上,各業別表現也不太一樣,而 5 月確診人數增加,對內需服務業受僱人數及薪資恐怕會有一定程度影響。
根據調查,累計 1 至 4 月,經常性薪資平均 44,255 元、年增 2.72 %,總薪資 64,561 元、年增 2.99 %。不過,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 41,605 元、年減 0.23 %,實質總薪資 60,695 元、年增 0.04 %。
陳惠欣表示,今年以來經常性薪資表現不錯,前 4 月經常性薪資年增 2.72 %,創 2001 年以來同期最大增幅,不過,由於今年 3 月、 4 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都超過 3 %,因此,使得實質經常性薪資持續呈現負成長。陳惠欣坦言,近期物價漲幅較大,確實已導致實質薪資成長速度追不上物價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