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經常互唱反調,引發國際間高度關注與猜測。而日前中國共產黨(下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下稱中紀委)網站上刊文批評歷史上兩位「李姓宰相」,文中各種用詞不免引人聯想。

在拚命圍堵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重振經濟的同時,中國官員仍照常開會,而會議上的演講皆必須對習近平輸誠,清楚傳達沒有其他人可以勝任主席大位的訊息,為年底「二十大」習近平爭取連任鋪路。分析師們普遍認為,習近平在「二十大」後就會開啟史無前例的第三任任期。但是「清零」政策確實造成了政治壓力,即使社群網站遭受言論審查,仍可以清楚看出民眾對政府防疫手段的焦慮感與日俱增。

而這樣的氛圍自然令人懷疑中共黨內是否出現雜音。日前有傳聞指出,中共內部意見分歧,且有高層級人士反對習近平連任,「即使消息來源十分薄弱,但此類新聞仍值得關注。」不過,重點不在於從這些新聞推知習近平連任會受到那些實際阻礙,而是提醒各界外人有多難以摸透中國領導層的實況。此外,習近平的反貪運動打擊約400萬名官員,這當中包括約400名副部長級以上的官員,「知識份子不滿習近平加強對意識形態的管控與打壓異己時的無情。」習近平的強人形象獲得普遍中國人民的支持,也有不少人認為西方國家的防疫一團糟,「但習近平的防疫手段,對愈來愈多城市與產業造成嚴峻的衝擊。」

中紀委旗下《中國紀檢監察雜誌》最新一期發表評論文章《摒棄精緻的利己主義》,全文僅一千餘字,大意是要求中共官員摒棄利己主義「一心為公」,通篇了無新意。不過,唯一值得注意的是,該文章所舉的兩個反面典型人物卻讓外界開始關注;而這兩個反面人物,一個是秦朝的宰相李斯,一個是唐朝的宰相李林甫,「兩人姓李,也都是宰相,和李克強身分相當。」

文章通篇只提到這兩個具體的反面人物,且給了其大篇幅,而全文僅六段,李斯與李林甫各佔據一大段。此外,文中還提及這兩大類反面官員,一類是「頂著『學者型』官員的光環」;一類是「名校畢業」,這也皆讓外界聯想到李克強(北京大學法學士、經濟學博士)。而文章開頭提到,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善於利用高超逼真的演技、冠冕堂皇的理由」作為包裝。

中共自已故前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以來,歷任國務院總理都很注重打造其「親民形象」,有「中南海影帝」之稱。近年來,李克強每次外出考察,社交媒體上都會瘋傳他「關心民間疾苦」的各種照片與影片。此外,該中紀委文章還對「精緻利己主義官員」提出警告,無論如何「工於心計、圓滑世故、善於隱藏,到頭來只能慘澹收場。」近年來,李克強和習近平無論在外出考察、政策發布方面,亦或是各種臨場表現皆非常「不合拍」,引發外界對中共高層內鬥的猜測。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共歷來是『黨魁抓政治,總理穩經濟』,習李兩人的政策衝突可能只是反映高層的決策混亂。」

此外,近日中國網路上還傳出「習下李上」的所謂「內幕消息」。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只是中共黨內反習勢力的「放風」;還有人提出,要警惕中共利用「習下李上」給人民製造一個虛假的希望,為風雨飄搖的中共政權續命。香港研究團隊「China Media Project」指出,習近平不時從《人民日報》首頁缺席符合歷史趨勢,「像現在這種政治壓力大的時候,習近平往往會將其他人推上檯面。」2020年1月疫情爆發初期,李克強是第一個出訪武漢的中央高層;2021年8月鄭州水災,到訪的也是李克強而非習近平。中國歷代最高領導人通常會和具「苦民所苦」形象的總理合作,如毛澤東配周恩來、胡錦濤配溫家寶,「這之中並沒有明顯的權力鬥爭。」

相較十年前,局勢明顯較為平靜。習近平在「十八大」獲選國家主席之前,鬥爭風波不斷。2012年年初,中央政治局委員薄熙來遭逮捕;1987年「十三大」的前幾個月,保守派與改革派之爭最終造成前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被迫辭職。最後,依據習近平與他主導的體系發送出的訊息,還沒有可信證據指向黨內正醞釀嚴重分裂。不過,隨著「二十大」召開的日子愈來愈近,考量資訊外傳的種種挑戰,即使是最微弱的跡象也值得關注。

目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圖片由左至右依序為韓正、王滬寧、栗戰書、習近平、李克強、汪洋與趙樂際,其中習近平為中國國家主席。(資料照片)   圖:達志影像 / 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