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今(22)日結束最後的南韓行程後,稍早已抵達日本航空自衛隊橫田基地。而拜登明(23)日將前往皇居與日本德仁天皇會晤,隨後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美日高峰會。

拜登今日於日本時間下午五時左右(台灣時間下午四時)搭機抵達航空自衛隊橫田基地,這是拜登上任後首次出訪日本。他第一站將會前往位於東京都內的駐日美國大使公邸,與美國大使館相關人士進行餐敘。餐會結束後,他將直接前往下榻飯店休息,準備明日的行程。在訪問日本三天的行程中,拜登將先會晤日本天皇德仁,並與岸田文雄會面和共進晚餐,召開美日高峰會。以及與印度和澳洲領導人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領袖峰會。

拜登和岸田文雄將討論如何加強聯盟策略,阻止中國在台灣海峽採取行動,因為北京通過軍機進入台灣防空擴大施壓。在經濟方面,將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這將促進美國與亞洲夥伴在供應鏈彈性和環境等領域的合作,但不會降低關稅。美國在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後,希望通過新架構增加在該地區的經濟活動。

美國為何要推出「印太經濟架構」?

2021年10月,拜登在東亞高峰會(East Asia Summit)首提「印太經濟架構」構想,原定在2022年3月公布,但受俄烏戰爭影響而延宕。「印太經濟架構」是美國「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的延伸,是為補足過去印太戰略安全有餘、經濟不足的布局,也是為了彌補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後,在印太區域的經貿參與,以抗衡中國及其領銜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印太經濟架構」包含什麼內容?

目前美國尚未公布「印太經濟架構」細節,不過,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三月公布文件,「印太經濟架構」將由「公平及有韌性貿易」、「彈性供應鏈」、「基礎建設、乾淨能源及脫碳」、「稅收及反貪腐」等四大支柱構成。美國商務部及美國貿易代表署將共同負責「印太經濟架構」談判事宜,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預告「印太經濟架構」將有別於傳統的貿易協定,且目前美方消息指出,「印太經濟架構」不會納入降低關稅、市場准入等傳統工具。

「印太經濟架構」將如何衝擊中國?

儘管美國白宮沒有明言,不過考慮到「印太經濟架構」的經濟高標和地緣政治內涵,中國不太可能加入「印太經濟架構」。19日被問及是否收到參與「印太經濟架構」的邀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覆「我不掌握你提到的有關的情況。」並指中方一貫認為,任何地區合作框架都不應針對第三方,或者損害第三方的利益。

許多專家直言,「印太經濟架構」恐對中國構成重大衝擊,該國許多基建、供應鏈、生產原料和零件是來自印太國家,而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可能會要求成員國禁止某些關鍵和敏感資源出口至中國。儘管大部分東協國家極力避免在美中之間做出選擇,特別是印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這些「搖擺國」,然而「一旦『印太經濟架構』成立,各國可能就得選邊站了。」專家表示,「對中國而言,這會是個不利消息。」

一名抗議者舉著標語,譴責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之間的會談、美日澳印領導人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以及印太經濟架構。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