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到11歲兒童即將開始施打疫苗,但很多家長很兩難,一來擔兒童無法抵擋疫情,又擔心打疫苗後的副作用讓孩子無法承受。聯安診所心臟內科主任施奕仲指出,以施打疫苗後造成心肌炎的風險,與染疫後病毒引發的心肌炎風險相較,兩者機率相差十至百倍,因此讓孩子施打疫苗還是一個利大於弊的決定,且心肌炎其實是可以治療的症狀,只要家長注意,一旦孩子出現胸痛胸悶、心悸、喘不過氣、臉色發白、活動力下降等症狀時,儘速就醫檢查,就能有效控管風險。

▲兒童接種新冠肺炎需注意事項。(圖/翻攝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官網)

施奕仲解釋,打疫苗其實就是要誘發身體的免疫反應,產生對抗病毒的效果,通常出現肌肉痛、1~2天輕微發燒都是正常狀況,但有時因為不同人的體質,打了疫苗之後誘發過度的免疫反應,造成免疫系統反而攻擊心肌細胞,就是經常聽見的疫苗副作用心肌炎。要判斷是否為心肌炎的狀況,可觀察是否有胸痛、胸悶、呼吸會喘、臉色發白,或是活動力突然下滑、心悸等等,最嚴重的時候會誘發致死性心律不整猝死。

通常心肌炎症狀出現如果能即時送醫,透過抽血檢查心肌酵素變化,再配合心電圖監控,可以以藥物控制減緩症狀,只要家長多多注意,其實風險並不會太大。不過施奕仲提醒,從國外的經驗來看,有些青少年施打疫苗3~4週之後才出現嚴重的後遺症,因此建議家長,孩子施打疫苗後最好拉場觀察期到1個月,如果沒有特別狀況就可以比較放心了。

根據國際間最新統計數據分析,12-17歲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後,產生心肌炎的發生率平均約為十萬分之個位數,其中男生發生機率明顯較高於女生,男生約為十萬分之十幾,而女性約為十萬分之一左右。如果是打在5-11歲兒童心肌炎的發生率則是百萬分之個位數,相較於青少年風險低了近十倍。施奕仲解釋:「青少年正值免疫力較好的階段,免疫反應過激可能出現免疫風暴而產生心肌炎,相較之下5-11歲小朋友打疫苗相對安全。」不過儘管發生率極低,但對於發生個案來說,這就是「0與1」的不同,家長還是要多多思考再做決定。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也提醒,孩子接種疫苗後可以正常活動,一般照顧跟大人差不多,但如果兒童接種後持續發燒48小時或活力變差,幾天後疫苗常見的副作用仍未消失,或是有呼吸困難、面部或喉嚨脹痛、呼吸急促無力等症狀,就必須立即就醫。

另外,如果正在發燒或對mRNA疫苗成份過敏的兒童,或是先前接種莫德納或BNT疫苗,引起任何不良事件、但未確定原因的兒童,都不適合接種新冠肺炎疫苗。而過去3個月內曾罹患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兒童,或有出血性疾病或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恩同,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包含化療)的兒童,或是有急性風濕熱、急性風濕性心臟病或有急性失償心臟衰竭的兒童,或是對其他疫苗或藥物過敏的兒童,最好都先跟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是否要接種疫苗。

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嚴重副作用症狀
1.胸痛胸悶
2.心悸
3.呼吸會喘
4.臉色發白
5.活動力低下、精神不濟出現上述五大症狀須立即就醫

資料來源:聯安診所心臟內科主任施奕仲

▲兒童接種新冠肺炎後若出現症狀,家長須多多留意觀察。(圖/翻攝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