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通話,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對外表示,拜登將會對習近平提出明確的態度,警告中國不要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得向俄羅斯提供任何援助,否則將會付出代價;顯然,這次的拜習通話將不會只是表達各自立場,藉此來展現對於俄烏情勢的態度,而習近平會否被拜登「說服」,將會牽動整體戰況的發展,甚至會左右未來全球秩序的發展。

中國刻意保持低調 想在俄烏兩邊都押寶

有趣的是,據悉在拜習通話之前,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原定要搭專機前往北京,但消息傳出在飛行途中突然折返莫斯科,外界質疑是不是受到美中元首對話的影響;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中俄兩國對此並沒有明確的說明,消息是否為真仍有待確認,但是種種跡象顯示,俄羅斯相當留意中國與美國談了些什麼,甚至會不會取得共識,畢竟談話內容勢必涉及地緣政治利益,以及全球政經秩序。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已歷經三周的戰事,縱然有舉辦數次兩國停戰的談判,但仍未取得具體的結果,戰事持續拉長,國際社會流串著各種陰謀與揣測,尤其是傳出中國可能會對俄羅斯提供武器及其他援助的消息;就連中國駐烏克蘭的大使范先榮表示,中國絕對不會攻擊烏克蘭,被外界解讀中國的立場正在轉向,不過,中國外交部卻仍不願正面回覆國際社會對「中方是否援助俄羅斯」的疑慮,「答非所問」依舊是中國應對俄烏情勢的反映。

不過,隨著戰況詭譎多變,前線俄軍戰力持續耗損,但西方國家的制裁不斷擴大,讓俄羅斯的後方資源已快彈盡援絕,轉向「普丁的中國好朋友」求援,是俄羅斯僅存的後路。問題是,中國真的想要全力相挺嗎?恐怕習近平仍有顧慮,尤其一旦向俄羅斯提供協助,各國一定會表示強烈譴責,坐實了外界對中國扣上「屠夫協力者」的指控,甚至會被牽連引來各種制裁,同時也打臉了曾表示對烏克蘭提供「人道援助」的承諾。

若提供俄羅斯援助 等於協助入侵烏克蘭

倘若中國在此時此刻和俄羅斯走太近,反而彰顯雙方堅強的夥伴關係,難以得到國際社會的信任,而中國口中的「有需要時候的協調」根本是口惠而實不至,雖然各國都相當關注中國的態度,但是,就算拜登成功說服了習近平,各國也不會相信中國和俄羅斯割袍斷義,畢竟以中國的顧慮,就是避免因為俄烏情勢歹戲拖棚,而讓自己被捲入更深的困境,「避險」(Hedging)是習近平主要策略,至於要協助為談判和解的目的,也是要找出中國的「停損點」(Stop-loss Point)。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國際社會擴大對俄羅斯的制裁,確實已逐漸達到效果,而戰事拖延也已耗盡俄羅斯的國力,那麼此時此刻並不是要讓中國擔綱「協調者」(Co-ordinator)的角色,畢竟中國不但無法深獲美國信任,「外部制衡能力」(External Balancing)也沒有足夠的能耐,美國不可能讓中國從中獲得「外交利益」,更不用說,中俄之間狼狽為奸的關係無法服眾。那麼美國在這次的拜習通話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中國給出「不要提供俄羅斯任何協助」的承諾。

對西方國家而言,也是希望這場戰爭不要拖下去,甚至認為已到了「收拾戰場」的階段,必須讓普丁認知到倘若一意孤行不願讓步,恐怕對俄羅斯帶來的傷害將難以估計;為了阻止普丁繼續誤判情勢,那麼就必須告誡中國不得提供任何援助給俄羅斯,以免普丁更無後顧之憂傾力攻打烏克蘭。換句話說,美國並不是期待習近平與普丁反目成仇,畢竟中國不可能得罪俄羅斯,但與此同時中國也不願與西方國家關係就此崩壞,那麼要中國保持低調不出手相助,將可以截斷俄羅斯獲得外援的管道。

至於中國會不會配合美國,這當然是端看習近平對國際情勢的判斷,以目前鞏固國內政局為首要之務的考量,避免捲入國際衝突是符合習近平的政治需要,外部情勢控制不當將讓習近平政權出現裂痕。面對俄烏情勢,如果中國持續保持曖昧態度,且又提供俄羅斯任何協助,歐美國家會認為中國力挺俄羅斯開戰,將對中國增加制裁,壓力勢必轉向中國這一邊。而這次的拜習通話,會是習近平找到停損點的機會,至於要不要下這個台階,中國的模糊空間恐怕已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