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烏戰火持續延燒,國際社會也漸漸關注台灣的自身防衛能力。美國國防部戰略助理部長卡琳( Mara Karlin )昨( 10 )日建議 :「台灣應持續提升自身『不對稱作戰』的能力。」對此,台灣軍事專家卻提出相關隱憂。

不對稱作戰( Asymmetric warfare )是指軍力弱者對上強者的戰爭中,如何取勝或達成戰鬥目標的學問。在此情境下,雙方皆可能在各種項目上有其優劣,時而扮演強者,時而扮演弱者。例如,美軍對上蓋達組織的阿富汗戰爭中,在作戰力量與技術水平上,美軍可能是強方非對稱,然而時間、空間、手段上卻可能是弱方非對稱。雙方皆想使用自己的強處去抵消對方的強處,從而取得勝利。

卡琳 10 日在參議院聽證會上表示,如果中國選擇進攻與侵犯台灣的主權,那在俄烏戰爭中,烏克蘭頑強抵禦俄羅斯部隊可以成為台灣自我防衛的典範。雖美國與台灣沒有正式關係,但美國是台灣的主要武器供應國。因此,美方長期敦促台灣購買與打造「不對稱戰力」所需的武器,以對抗中國更強大的軍力。

卡琳提及 :「我們在烏克蘭看到的情況對台灣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案例,因為烏克蘭的案例說明為什麼台灣需要盡其所能建立不對稱戰力,讓其民眾做好準備,以便在中國選擇侵犯其主權時能夠盡可能地抵禦。」

此外,美國國務院政治軍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路易斯 ( Jessica Lewis ) 同日也向美國參議員表示,美國一直有敦促台灣採購不對稱戰力所需的武器,因這些系統在烏克蘭戰事中顯示能有效防禦。她接著補充,台灣需要優先考慮短程防空、海軍海上水雷、海岸防禦以及巡航導彈。

對此,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所長蘇紫雲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台灣目前正朝美國建議的方向努力。他指出,美國自 2017 年起的 18 個對台軍售項目中,有 16 項都與不對稱作戰有關,而台灣內部的「海空特別預算」也主要投資在防空跟反艦導彈等項目。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也點出,美國基本上希望把台灣變成一個堡壘,以「刺蝟島」的概念讓敵人無法輕易攻破。他說,這種戰略的目的是要讓攻擊方顧慮到,若開戰是否會造成很大傷亡,藉此來嚇阻敵方的意願跟行動。

不過,黃介正也警告,此作戰模式可能遇到當物資在戰爭時無法運抵台灣時,是否會造成斷糧或物資缺乏的狀況。他表示,這也是為何在部分傳統的建軍思維中,部分人士認為台灣的海軍不能只守沿海,也要在沒有國家能幫助台灣時,讓軍艦可以護航郵輪進到台灣來運送物資,「這是台灣需要去思考的部分。」

國際社會開始關注台灣的防禦能力。圖為我國空軍 E-2D 「先進鷹眼」(Advanced Hawk Eye/AHE)預警機。   圖:翻攝自波音公司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