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於2月19日下午舉行《戰後臺灣政治案件─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新書發表會暨座談會,出席者包括事件當事人姚嘉文資政、辯護律師蘇貞昌院長、美麗島雜誌社副社長黃天福先生、主要社員周清玉、許榮淑、艾琳達、劉峯松、陳忠信、陳博文、陳信傑等人,以及當事人家屬,包括魏廷朝夫人張慶惠、邱茂男女兒邱議瑩委員和文化部李永得部長伉儷等。

陳儀深館長在開幕致詞時表示,國史館近年出版了一系列政治案件史料彙編,但在運用上還是受到「國家機密保護法」、「國家情報工作法」等限制,因此檔案的公開出版需要做部分遮掩,還有些檔案限制只有當事人及其家屬可以調閱,這些阻礙希望日後能修法解決,不要再受相關法律的限制,俾能推動蔡總統對於「開放政府」與「轉型正義」的期許。

姚嘉文資政在致詞中強調,對於美麗島事件一直以來有二點誤解,一、把高雄事件等同於美麗島事件,當局定調高雄事件是暴動,美麗島事件是叛亂。二、太重視個人的表現,其實美麗島事件是眾人的集體貢獻,並非個人的英雄行為,是大時代背景促成的臺灣民主運動的轉折點。

蘇貞昌院長致詞表示美麗島事件是當時威權政府對人民的壓迫,但因人民勇於抵抗,得以繼續往前邁進,因此臺灣民主發展必須向所有前輩致敬,也要告知年輕一輩臺灣民主運動如何走到此步,不要計較誰的貢獻大,所以當年姚資政對為他辯護的我說「軍法大審不是審判我,而是審判黨外」。蘇院長認為自己的國家要自己救,如此國家才有希望。

隨後的座談會由陳儀深館長主持,邀請對此議題有精闢研究的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陳翠蓮教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湯志傑教授、法律學研究所蘇彥圖教授與談。陳翠蓮教授認為本套書雖是呈現威權時代國家機器的解剖圖,但只有手、腳,較缺乏做為首腦的決策性檔案;例如「安和專案」小組例次會議的資料,蔣經國扮演什麼角色?

湯志傑教授提醒重視檔案的虛與實,為何有些方案成為決策,有些方案未被採納?例如假設解嚴是蔣經國的決定,但是在什麼樣的脈絡下決定的?是逆勢操作還是順勢而為,甚至是被迫而為?蘇彥圖教授則強調兩項問題,一是美麗島事件在憲政史的意義,一是為何今日依然重視美麗島事件。因為臺灣目前仍是分裂社會,對美麗島事件的看法並不一致,而追求共同的歷史記憶,是形成民族的重要部分,所以我們應繼續研究美麗島事件,以面對未來內外威權的心態和獨裁的幽靈。

與會的美麗島事件當事人,周清玉、陳忠信、冬聰凜、艾琳達、張富美等人亦談及對相關議題的看法,如事件後家屬的處境、歷史經驗與檔案的對照、基督長老教會的角色及國際救援等。

陳儀深館長最後表示國史館會繼續蒐集上述較為欠缺的資料,以及賡續編輯出版其他主題,如林宅血案、高俊明(藏匿施明德)案、以及「國際救援」等史料彙編,讓美麗島事件相關史料可以更完整、詳細呈現在國人面前。

 

國史館出版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專書,行政院院長蘇貞昌(中),總統府資政姚嘉文(右六)與美麗島事件當事人合影。    圖:行政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