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去年允許台灣於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但事後慘遭到中國報復,雖然立陶宛上告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國仍在通關程序上動手腳,使得一批2萬多瓶的酒無法通關。面對中國對立陶宛經濟上的報復,台酒公司出手,霸氣全部買下。對此,英國《經濟學人》報導表示,立陶宛事件凸顯「一致性的外交政策」,對歐盟而言很艱難,這讓中國有機可趁,「分裂歐洲也變得很容易。」

去年12月,一批立陶宛MV Group生產的黑色蘭姆酒遭中國拒收,導致一共2萬4000瓶的酒在海上漂流。台酒知道後,全數轉購入台,在18日晚間已成功抵台,台酒表示,將視市場接受度評估,日後不排除與立陶宛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因為立陶宛去年允許台灣於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所以慘遭中國各方面的報復,不僅被中國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等級,還在海關系統上動手腳,讓立陶宛的產品無法通關。

根據《經濟學人》報導,對於立陶宛被中國「經濟制裁」,歐洲各國卻只有「無聲的同情」,甚至有些人還認為,許多歐盟國家長久以來都以「台北」這樣的名字稱呼台灣,「立陶宛為何要這樣做?」

報導指出,台灣力挺立陶宛,買下了遭中國拒收的立陶宛蘭姆酒,還允諾在立陶宛擴大半導體投資,「這是好消息,降低了立陶宛因中國霸凌受到的損傷。」

但中國事後不斷辱罵立陶宛,加上中國對立陶宛的經濟制裁波及德國汽車零組件產業,引發歐盟和其他國家的反彈,迫使歐盟委員會只好整理「中國違反WTO」的證據。近日法國也祭出行動,推動「反脅迫法」,阻止像中國這樣的霸凌者。報導強調,立陶宛事件凸顯「一致性的外交政策」,對歐盟而言很艱難,這讓中國有機可趁,「分裂歐洲也變得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