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第二選區立委補選落幕,代表國民黨參選的顏寬恒,兩年內歷經二連敗,而國民黨自去年四項公投案挫敗開始,又吞下中二補選加上罷昶的雙重失利後,除了短暫有對內討伐要朱立倫負責的聲音之外,「戰鬥藍」的策略失敗卻無人檢討;不過,眼看2022年底的地方大選將逼近,「藍白合」似乎成了各方卸責轉移改革的救命丸,趙少康、郝龍斌等人紛紛跳出來提倡「在野合作」,就連貴為全國第一大在野黨的朱立倫也跟風表示「爭取所有非民進黨的支持」,顯然,藍營仍未看清敗真正失敗的原因,也難怪一再無法獲得「中間選民」的認同。

中二補選失敗藍白根本難合

當然,對國民黨來說,2018年地方選舉大勝結果,以目前的情勢來看,恐怕會是天花板,如何維持地方縣市執政的數字,就必須防範第三政黨的稀釋效應,而首當其衝的就是民眾黨,就民眾黨在2020年全國政黨票超過10%的得票率,要「化敵為友」或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勢必是國民黨要突破重圍的一條路,綜觀2020年民眾黨在各縣市獲得政黨票中,得票率超過10%的就有12個縣市,就光是六都就有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及台中市,可見得,以國民黨的盤算中,超前部署複製綠營的政黨合作模式,會比各自爬山後再來「棄保」來得容易許多。

問題是,國民黨選擇和民眾黨合作,恐怕是「請鬼仔開藥單」,結果恐怕是「穩死」,先不論民眾黨2020年的聲勢是否出現「邊際遞減」,單就民眾黨圍繞在柯文哲個人光環的格局,能否產生實質的選票轉移,就很難估算,柯家軍擅長的空軍打法,能否在「藍白合」發揮「1+1=2」的效果,難保都成了「空氣票」;這從前不久柯媽媽與顏寬恒的「巧遇」效應來看,就可以檢視,就算當年民眾黨可以在台中市拿到13.05%的政黨票(六都最高),依舊無法轉為對顏寬恒的支持,這有兩種意涵可以解讀,一是柯文哲或民眾黨對中間選民的吸引力正在弱化,二是支持民眾黨不等於可以接受藍營的候選人。

藍白兩黨各懷鬼胎終究會破局

其實,就政治光譜來看,認同民眾黨的支持者,倘若黨性堅定,多數都無法認同藍綠的政治生態,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政治性格,當初柯文哲籌組政黨所打的旗幟,便是要「跳脫藍綠」的政治格局,這也正好解釋兩年前的政黨票,許多選民願意把票投給民眾黨,這樣的「分裂投票」行為,某種程度上並不是傳統政黨組織戰就能左右;換言之,當柯文哲算計的是政治影響力,而不是形塑對於政治環境的改革時,柯媽媽當時再多麼強調顏寬恒「做人實在」,都無法帶來加分的效果,倘若這要複製到其他地方縣市首長的選舉,國民黨提出的人選,很難獲得民眾黨支持者的認同。

持平來看,民眾黨本身自己的問題就不小,除非柯文哲自己要欽點參選其他縣市首長來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應,否則一位即將卸任的台北市長,能有的影響力大概最多就是2018年他驚險獲勝的票數了,這一來是「一人政黨」本來就存在的宿命,二來也是民眾黨公職黨員仍不成氣候所致;以國民黨的考量,希望能推出蔣萬安來光復台北市,所以必須求得民眾黨的成全,但是,民眾黨的柯文哲恐怕不這麼想,他當然需要朱立倫拿出更多政治利益來交換,現實上,已經不得人心的朱立倫又有什麼籌碼或實力可以跟民眾黨議價?而最現實的障礙是,能相互加分的效果可能極為有限。

最後,「藍白合」恐怕是說說罷了,柯文哲在兩年前的總統大選,四處拉幫結派,郭台銘、王金平都是他試圖連結的對象,最後結果如何,當然是雷聲大雨點小,而這次藍營主動提出在野合作,朱立倫有拋出「藍綠對決」概念的「爭取非民進黨支持」,那柯文哲也會盤算這樣的政治效應,沒了淺綠還能剩下多少?這些邏輯判斷並不難,民眾黨自己應該很清楚,如果只有柯文哲個人的政治效應是不夠的,況且要討合作的對象是心懷不軌的國民黨,而且還是屢戰屢敗的朱立倫,真的要「藍白合」到最後也可能落得「各自表述」的貌合神離,說白了,這樣的合作或許帶來短暫的媒體效應,但各懷鬼胎中就是破局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