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共同社》報導,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研究結果顯示,2011年福島核事故洩漏的放射性物質「銫134」,經過8至9年的漂流擴散,已經進入北冰洋。據稱這是首次在北冰洋邊緣海的內部檢測出放射性物質。
報導指出,研究人員連續兩年(2019、2020)在北緯73度、北緯75度附近的北冰洋採集的海水中測出「銫134」放射性物質物質殘留。分析認為外洩的部份「銫」在抵達美國西海岸後北上,沿阿拉斯加半島抵達白令海,更少部分通過楚科奇海抵達北冰洋內部。
東電今(2021)年8月決定將排放「處理水」,研究團隊認為其中放射性物質「氚」很有可能重複相同的路徑,但強調「抵達北冰洋的源於核事故的放射性物質為微量,只是勉強能夠測出的水準。但為了掌握擴散狀況和防止不好的傳聞,有必要正確傳達各種信息」。間接表示無需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