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和蔡衍明之間長期解不開的的恩怨情仇再度復燃,不過這次連劉兆玄都被拖下水了!於12月7日在中國登場的「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前夕,也即是6日當天,蔡衍明的中時集團兩大報刊「中國時報」和「工商時報」同步以社論重磅形式刊出:〈六問劉兆玄 郭台銘想幹嘛?〉。
該社論開轟的炮火,主要是針對「兩岸企業家峰會」新任理事長劉兆玄在今年9月以突襲方式任命郭台銘為兩岸企業家峰會第二副理事長,致使峰會淪為利益衝突、公器私用、違反程序正義的兩岸交流工具,因此高度質疑這是在幫郭台銘修補與北京的關係。社論還直批理事長劉兆玄時隔將近3個月,都未說明為何非郭台銘不可,而郭本人也未說明他從痛罵北京對港政策、妄稱「我給大陸人飯吃」,隨著鴻海製造鏈重返大陸,又變身「紅色資本家」的緣由。
台灣郭蔡兩大首富恩怨情結越絞越緊
其實,12月2日,「工商時報」即已搶先刊出一篇〈擺盪在兩岸間 郭董怎表態?〉該文直斥郭台銘:「曾經輕視、嗆大陸!又把投資轉進美國、印度…的郭台銘。現投資遇挫後又積極設法重回大陸的懷抱。」
該文甚至醋味十足地翻出舊帳大加撻伐:
再者,郭台銘昔日以手指猛戳中天電視記者的胸膛怒斥「去叫你們國台辦下指令」、「當國台辦的狗腿!」不僅惡意誹謗中時媒體集團與蔡衍明的名譽,漠視廣大台商台企對大陸經濟發展的貢獻,更儼然將國台辦視為咬牙切齒憎恨對象,但如今卻又竭力爭取新身分,躋身兩岸企業家峰會的平台。
不過在7日「紫金山峰會」的會場上,劉兆玄面對媒體記者詢問,僅表示這是兩人個人恩怨,暫不回應。而開炮方的中時總編王銘義也僅說「開會中不方便」。多數人判斷,台灣兩大首富再燃的這一場小戰火應該已遭到中共官方潑水澆熄。取而代之的媒體焦點,則是現場由陸方的副理事長張平代汪洋宣讀的一封致賀信所重申之「反台獨」態度。
汪洋在信中表示,希望藉由峰會團結兩岸的企業家,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為和外部勢力干涉。並呼籲兩岸企業人士管大事、明大義、興大道,「堅決與台獨分裂勢力劃清界線」。
汪洋要求台商:堅決與台獨分裂勢力劃清界線
國台辦副主任裴金佳致詞時也呼應汪洋,強調「一貫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不會變、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的政策不會變、為台商台企辦實事做好事的舉措不會變,殷切希望峰會團結帶領兩岸企業界人士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猶憶2017年7月29日,郭台銘因為宣布投資100億美元在美國建液晶熒幕(LCD)加工廠,並揚言為美國創造3千個工作崗位後,令他贏得了進白宮與總統特朗普共同召開記者會的榮譽,也使他在美國的知名度一下子就超過了習近平。那天他走出白宮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商人無祖國,市場就是我的祖國。大商人得放眼全球做生意,布局、思想不必局限於國界,最後把獲利帶回家即可。」此一論述讓郭台銘的知名度又再拔高了好幾分。
在美中關係如膠似漆、水乳交融的相互勾結,一起悶聲發大財的年代裡,郭台銘此一純粹資本主義的逐利論述或許可以多面玲瓏;但換到美中高度交惡到劍拔弩張的此刻,商人自許的郭台銘還能活得超然自在嗎?儘管商人可以自恃無祖國,但祖國可由不得你!祖國要的是忠誠表態的商人。所謂「豈容吃飯砸鍋」,台商不表態就得滾出中國,甚至不表態就大刑伺候!
所謂「12台獨金主」隨時都可能從習近平口袋裡掏出來直接進行懲罰。果如國際多家媒體相繼報導「中共國家財政已頻臨匱乏危機」屬實的話,別說12家台商企業,隨時都可能添加倍增的不等數字,成為24或48家「台獨金主」企業,誰逃得掉此一命運?
中共鐵飯碗的公務人員減薪2到3成
據港媒「香港01」報導,中國多個省市近期陸續傳出公務人員減薪的消息,減薪幅度約2到3成。該報導指出,有些受到影響的民眾在網路上現身說法。此外,廣東省部分地區的公務員已經開始緩發補貼,只保障發放基本工資。
報導引述一名在浙江省杭州市任職的女性公務員發文內容指出,當地的財政部門在不公布具體原因的情況下,宣布裁減公務員薪資,其中包含了事業單位的獎金。她被減年薪人民幣5萬元(約新台幣22萬元),減薪幅度約25%,「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起居,給很多家境一般的工作人員帶來了極大的謀生壓力。」此外,有中國網友爆料,上海的派出所所長年薪由35萬元減至不到20萬元、科級公務員年薪從24萬元減至15萬元。該網友清楚表達說:希望網民幫忙擴散消息,以形成輿論抗議。
外媒「法廣」評論道,「這顯示中共應該是真的沒錢了,不得不對自己人開刀。黨媒網易也有篇報導說,公務員降薪,江蘇、浙江、廣東、福建,以及上海等地區可能受到第一波衝擊。」
在中國,公務員是收入最為穩定的族群,如今公務員都要降薪,可想而知其他普通民眾的收入更難以得到保障。
御用經濟學家李稻葵:中國步入經濟最困難時期
早在12月4日,台灣財經第一預言家謝金河社長即在其臉書上PO文〈中國準備過苦日子!李稻葵的示警!〉。他強調:中共御用經濟學家親口說中國經濟不好,非常不尋常。他認為當局是有意通過體制內經濟學者之口,給中國民眾打預防針。謝金河寫道:
中國御用經濟學家李稻葵在出席第十四屆金麒麟論壇時指出,未來幾年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最困難的時期,他說:中國準備過苦日子!
由御用經濟學家親口說出中國要過苦日子,非常不尋常,因為,別人說中國經濟不好,中共總是歸諸惡意攻擊,會被封鎖帳號,這回是御用經濟學家示警,而且是在已經被中央監管的信報刊出,這更不尋常。我的看法是,中央有意透過體制內經濟學家之口,來對仍生活在「厲害我的國」的蟻民打預防針,告訴他們苦日子要來了,別再醉生夢死,要勒緊褲帶,面對未來割韮菜,要有心理準備。
此一觀點,再配合中國年輕人正在大肆流行的「躺平主義」去觀察,我們或許更能領會到中國人民早已準備好要過苦日子的普遍心理。
全球策略分析師:中國搖搖欲墜,但全球無感
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首席全球策略師夏瑪(Ruchir Sharma)在英媒「金融時報」撰文《中國搖搖欲墜,但全球無感》。文章指出,中國以任何其他政府難以匹敵的激進方式封鎖防疫、打壓經濟關鍵產業與高企業債務,可以解釋為何中國經濟放緩的速度如此之快,然而中國的增長與其他經濟體間的關聯約在5年前就鬆動。造成該現象的深層原因包括,在疫情之前,中國多年來佔全球GDP增長35%,但2020年該佔比暴跌,目前約25%。5年前,中國經濟增速兩倍於其他新興市場平均值,但該落差已縮小,而在面臨人口縮減與大規模債務之際,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增速恐比其他新興市場放緩。
儘管中共經濟下滑嚴重到難以遏止的程度,習近平最近何以仍然連環出手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似乎在自挖墻角的大動作?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研究主任裘德·布蘭切特(Jude Blanchette)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現實主義的說法。他在最新兩期的《外交事務雜誌》(Foreign Affair)連續刊登了兩篇文章——「習的遊戲」(Xi’s Game)和「習的自信遊戲」(Xi’s Confidence Game)。
布蘭切特先生認為,習和他的前任不同,對中國現狀很不耐煩,特別是在最近幾個月,習近平在台海問題上,在處理國內科技巨頭方面,在挑戰國際秩序方面,具有明顯的緊迫感;但目前頗為流行的兩種截然相反的假設,並不能為習近平的這種緊迫感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釋。布蘭切特認為,更準確的解釋是,習近平的計算不是由他的願望或恐懼決定,而是由他的時間表決定。
習近平已完全綁架了中共,綁架了中國
用最簡單直接的說法就是:面對內外交迫,而且越來越不利的統治形勢,習近平被迫採取了急遽縮短了的時間表因而引發自己統治危機的緊迫感,轉而徹底綁架了中共,綁架了中國。
這樣的急迫感,也逼使中共必須使出各種奇形怪狀的招式來跟圍堵的西方世界互別苗頭,藉以強化其「大內宣」的信心假象。
當美國將於12月9日至10日祭出「民主國家要團結、團結抗極權」邀請全球上百個國家一同召開首屆全球民主峰會(Summit of Democracy),邀了台灣參與,卻拒中國於門外,習近平顏面盡失豈能不急?
習近平的《中國的民主》白皮書成了國際笑柄
於是,在這場盛大的民主峰會召開前夕,未獲邀的中國政府除了公佈題為《美國民主情況》的報告,盡情抹黑曲解美國的民主制度之外,還在12月4日由國務院具名發布《中國的民主》白皮書,自誇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
但這份中國民主白皮書一公布即遭到全球輿論圍勦或訕笑,也讓習近平成了國際笑柄。
「紐約時報」連續數天撰文抨擊說:「北京辯稱,其制度代表了一種獨特的民主形式,在應對大流行等挑戰方面比西方做得更好。」但「在中國,共產黨控制著法院,並對媒體進行嚴格審查。它打壓藏族文化和語言,限制宗教自由,並在新疆展開了大規模拘禁運動。」
該外媒嚴厲譴責:任何民主國家都不太可能被中國的模式說服。以任何標準衡量,中國都是世界上最不民主的國家之一,在政治和個人自由排名中位居墊底。
宛如馬英九在9日投書「聯合報」,批評現在的台灣,是「不自由的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換個說法,馬大人似乎在囈語著「中國有不民主的自由」?或者有如藝評作家蔡詩萍所言,「你越看不起台灣當代民主,但同時對全世界民主國家公認『不民主的中國』卻很少敢置一詞的批評,這就相對讓你國民黨在台灣民主的舞台上,淪為保守,落伍的象徵!」
唐鳳分享「防範威權主義」確立民主典範的台灣故事
本次首屆全球民主峰會,我方由行政院政委唐鳳和駐美代表蕭美琴代表台灣與會,9日當天,蕭美琴與唐鳳兩人罕見與美國總統拜登同框。唐鳳也代表台灣發表國家聲明,還擔任「科技與民主」場次與談人,與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署長鮑爾(Samantha Power)等人同台,共同討論如何透過科技與數位民主強化政府治理,並分享台灣運用科技對抗疫情、建立信任與透明及對抗國家策動假訊息攻勢的成功經驗。
誠如唐鳳的宣言「勇敢自信,世界同行。」他說:「在臺灣的民主方興未艾之際,我們不只印證了民主的普世價值,也從自身的嘗試中,發掘民主的創新與未來。」
這是又一次讓世界看到台灣,也讓世界一起分享「防範威權主義」及「促進人權」而確立民主典範的台灣故事。
2021/12/11
作者陳昭南:曾任第二屆、第四屆立委、現任《六都春秋電子報》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