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9)日宣布國內新增1例本土個案(案16816),為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前員工。個案11月在工作中接觸過病原,11/26出現輕微咳嗽,昨採檢確診。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個案潛伏期有點久、病毒量高到不太尋常,推測是在11月底或12月初染疫,不排除社區傳染的可能。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案16816是20多歲女性,曾任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P3實驗室)研究人員,近期無出入境紀錄,已接種二劑莫德納疫苗。個案於11月中旬工作過程曾接觸過病原,當下並無症狀;11/26出現輕微咳嗽症狀,12/4咳嗽加劇,12/8出現嗅、味覺異常,昨採檢確診,初步判斷為Delta變異株。

對此,林氏璧於臉書發文表示,個案自接觸病原到11/26開始有輕微咳嗽,這樣的潛伏期有點久。而且到了12/8都已經12天,Ct值還可以高達15,病毒量較高,不太尋常。他提到,前期的輕微咳嗽不一定是COVID-19感染。個案7/26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疫苗,打完4個月的保護力應該還不錯,如果染疫他清除病毒的時間應該比一般人快。「因此,我擔心她不一定是11月中染疫的,如果是在11月底、12月初比較合理。」

林氏璧說明,目前還不能排除在社區染疫的可能,疫調要持續謹慎的進行,特別要小心11月底、12月初的接觸史。假如可行的話,應該要確認實驗室中可能接觸的Delta病毒序列,看是否和患者為同一株。

他說,假設以11/26當發病日,個案理論上可以傳染他人的時間是從11/23、11/24開始。而假設是以上面推測,傳染他人的時間也可能是11月底、12月初,「這也是指揮中心公布足跡的時間落在11/27至今的原因吧。」

林氏璧提醒,零確診不是理所當然的,要居安思危。公布的足跡中幾個用餐處,請民眾特別注意。很多人已經懶得掃簡訊實聯制,但在這種時候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希望大家還是多多配合。」

林氏璧提醒,零確診不是理所當然的,要居安思危,戴口罩、實聯制等防疫措施還是要落實。   圖:翻攝自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