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黃國書日前因線民爭議宣布不爭取連任,這也意味將退出政壇結束其政治生命,雖然他個人坦承當初無法如同其他同志,義無反顧且勇敢地對抗這個綿密的結構,但是他選擇透過反省與沉澱的方式,除了在道德上尋求救贖外,更希望喚起社會輿論對於轉型正義的關注。

黃國書的風波雖已落幕,但台南市長黃偉哲日前被網友影射是代號A143的線民,莫名捲入這場政治風暴。面對突發的危機,黃偉哲除了報警外,也多次以坦然態度表明自己的清白與立場;以客觀條件觀察,沒有任何直接證據足以證明黃偉哲曾經擔任過黨國體制下的線民。

諷刺的是,國民黨議員盧崑福近日在議會質詢,指外界對此風風雨雨,要求市長應該公開發誓,避免外界的影射傳言繼續流傳。看了這個報導後我有點啼笑皆非,因為這就是多數藍營政客的態度,事不關己甚至見獵心喜,彷彿自己是個看戲的旁觀者,或是嗜血的追殺者,全然忘記自己的政黨才是這場悲劇的元兇。

對比黃國書與黃偉哲的立場,真正協助黨國鎮壓監控自己同學的政客的態度,才應該是社會撻伐批判的對象,某位立委擔任學生組織幹部,按期領取校園黨部的經費,面對社會的質疑與當事人的比對,真相都快要水落石出時,這位真實的線民依舊矢口否認。

前總統馬英九留美期間的所作所為早被媒體揭露,但他個人卻一副效忠黨國理所當然的姿態,因為他相信王昇當年所灌輸的「中共、黨外、台獨」是「三合一敵人」的論述,監控同學是出自於「愛國心」。

如果說當年的愚忠是黨化教育催眠的結果,那麼馬英九目前拒絕反省、放棄反共的立場就是個人道德的沉淪。馬如果相信在自己年輕時是對的,那麼真理不應該因為時空變遷有所改變,前後不一致與立場矛盾只能說明他就是一個投機的政客。

台灣民主化以來,面對轉型正義與各項制度改革議題時,深藍支持者在心態上始終顯得無所適從而且百般抗拒。對這些人來說,公民社會猶如洪水猛獸,不僅解構了傳統的秩序,甚至打開潘朵拉的恐懼盒子。

為何出現這樣的群眾心理與集體行動?除了個人保守政治傾向與生活記憶外,國民黨保守政治文化、政客所持態度以及長期洗腦下的黨化教育都是關鍵因素。簡言之,政治社會化與群眾支持兩者之間互為因果且相互影響。

當民主政治或公民社會來臨時,體制既得利益者捍衛的依舊是舊秩序,面對歷史正義與真相時,這些人選擇堅決抗拒的態度。在民進黨執政之後,面對轉型正義與歷史真相等議題時,藍營政客的焦慮感更為明顯。由於論述薄弱與蒼白,使其只能將加害者與被害者的角色錯置,將公民社會與民進黨的改革塑造為「政治追殺」,藉此偷渡自己在歷史現場的責任歸屬。許多似是而非的言論就不足為奇。

我目睹過一位藍營學者刻意以「反民逼官」的觀點,解讀二二八事件爆發的因果關係,他的所有觀點來自於中共官方文獻與國民黨參與者的回憶錄;我聽聞過藍營政治人物反問「要求轉型正義的太陽花世代,你們何嘗經歷過白色恐怖?」,這種膚淺的觀點簡直無視口述歷史與史學方法論的存在,按他的邏輯,任何研究歷史事件的專家學者都必須擁有「在場證明」,所以不存在重建史實與歷史現場的必要與可能,這種論點豈是荒謬可言。

至於那些只會喊著民進黨東廠口號的文傳會主管與發言人們,與其拾人牙慧,不如學學前輩楊偉中飽讀一下歷史典籍,充實一下自己的知識內涵。

(台灣韜略策進學會 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