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印兩軍第 13 輪軍長級會談不歡而散。中國解放軍西部戰區發言人龍紹華明確指出,印方仍堅持不合理也不切實際的要求以及希望印方不要誤判形勢。這是第 6 輪軍長級會談之後,中印第 2 次就會談情況發表口徑不同的聲明(上次是第 11 輪),也是中方對印方批評最為強烈的一次。中共官方喉舌《環球時報》今 (15) 日就以 「印度 做好承受後果的準備了嗎?」對印度嗆聲。

《環球時報》指出,從印度輿論近期對中印邊境事態的新一輪炒作,再到印度軍政部門談判中的反反復復,顯示印度並未真正將談判作為緩和局勢,而是將其作為對中國示強、謀求不合理訴求最大化的工具。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研究所副所長樓春豪整理出印度 5 點誤判 :

一是印度高估了中美戰略競爭為印度提供的漁翁得利之機。自從在 1962 年中國對印度自衛反擊戰中國戰敗以來,印度戰略界就在尋求依靠外力制衡中國,而美國則是印度試圖依靠的首選目標。冷戰結束後,印度一度尋求與包括中美在內的主要力量搞好關係,不願過於明顯地選邊站。但近年來隨著美國將中國定為戰略競爭者,印度藉此認為機會來了,可以通過向美國兜售自身制衡中國的價值而謀得利益,也可以借助美國的支持撐腰提高與中國競爭的能力。

中印邊界態勢緊張,雙方軍隊沿著河谷部署。 圖 : 翻攝自環球網

其二,印度低估了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決心和能力。印度戰略界不少人認為,印度當前面臨的國際環境較中國更為優越,中國承受著美國的戰略打壓,而印度則在國際間八面玲瓏。在此情況下,印度認為不管如何折騰,中國不會也不能拿印度怎樣,因為中國需要拉住穩住印度。但是,雖中國希望與印度發展穩定雙邊關係,也並不意味著中國會縱容印度的得寸進尺,更不意味著中國會在領土主權的核心利益方面做出絲毫讓步。

其三,印度迷失了自己在邊境問題上的利益訴求。雖然對印度不合理也不切實際的要求沒有官方說法,但透過印度官方表態和輿論報導可以發現印度頑固要求中方恢復所謂的 2020 年 4 月之前的狀態,而這等於否認中方在其領土上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顯然,印度尚未弄清楚其在邊境問題上的利益邊界,仍在搞尼赫魯時期的前進政策。

邊境問題是阻礙中印關係改善的最大障礙,且印度執意於在邊境問題上對中國示強,如此,不僅會對中、印兩國民眾認知彼此造成深遠負面影響,也阻礙雙邊關係總體發展,並造成印度自身的國家安全和發展造成傷害。印度最顯而易見的代價是 2020 年加勒萬河谷衝突之後,印度將大量軍事力量部署到中印邊境一線,同時增加軍備採購,在印度財力、人力、物力上造成巨大消耗,導致印度資源的無謂消耗。而目前印度經濟已因過去幾年政府的任性改革和 2020 年以來的新冠疫情衝擊而陷入困境,但印度政府卻繼續加大邊境地區軍事部署的非生產性消耗,使印度經濟需上加霜,擠佔經濟社會領域的可用資源。

解放軍在中印邊界巡邏。 圖 : 翻攝自環球網

其四,印度被美國的對華戰略捆綁。近年來,印度高層和戰略界不斷釋放借美制華的信號,在政策實踐上也不斷強化與美國的防務安全合作。而這將會導致 2 方面的嚴重後果,一是印度與中國的關係陷入僵局,印度從與中國對抗的角度處理與鄰國關係,惡化印度的周邊安全環境。二是印度過度押注美國,但美國對外政策始終是美國第一,印度有可能因美國政策的調整而淪為「戰略棄子」。

最後,印度對華挑釁引發擦槍走火乃,從而對印度國內政治和外部環境造成嚴重衝擊。中國希望與印度共同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但從去年加勒萬河谷衝突印軍暴力襲擊中方官兵再到印軍朝天鳴槍威懾中方官兵來看,印度正在改變處理中印邊境對峙事件的做法,在中印邊境地區的冒險行動也更加強。

樓春豪最後指出,以尼赫魯時期為鑒,印度誤判中國維護主權的決心和意志,而實施前進政策,但引發中國的對印自衛反擊戰,尼赫魯本人的政治生涯也因此遭遇災難性影響。印方這次是否已經準備好了呢。

中國解放軍撐著國旗,在中印邊界上巡邏。   圖 : 翻攝自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