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騰將近一個月的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結果於9月29日下午揭曉,確定由岸田文雄勝選,並將於10月4日的臨時國會中,被指名繼任菅義偉成為日本第100任首相。

對岸田而言,一如菅義偉在安倍晉三去職後,留下諸多棘手政經難題,除了執政重點放在防疫與振興經濟,以及強化美日同盟外,當務之急就是要帶領自民黨贏得11月眾議院的選舉。換言之,岸田雖然當選自民黨總裁,亦即將要接任首相,同時也要面對多種挑戰,包含缺乏民意支持、派閥關係緊密、疫情與經濟不況、眾議院即將改選、對中政經複雜關係、美日同盟的強化與台灣的安全連結等,從內政到外交的各項重大議題挑戰將接踵而至,預期岸田政權未來之路考驗重重。

岸田得利於派閥支持與親美反中路線

新任總裁岸田文雄是眾議院廣島第一選區眾議員,至今當選9屆,他在前首相安倍晉三2012年12月再度執政後,歷練外務大臣、防衛大臣、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等要職。

在競選階段民意支持度上,岸田輸給主要對手河野太郎,然而他卻能夠在第二輪選舉取得絕對優勢而當選,主要原因在於黨內各大派閥的「合縱與連橫」微妙運作下而成。自民黨總裁的產生主要由國會議員382票及黨員、黨友382票投票,而第一輪投票結果為:岸田文雄256票、河野太郎255票、高市早苗188票及野田聖子63票,無人過半情況下,按照選舉規則由岸田氏及河野氏繼續第二輪選舉。

分析第一輪岸田與河野得票的結構,河野的議員票86票、黨員票169票,總數255票;岸田議員票146票、黨員票110票,總數256票。原本預期河野在第一輪得票數將會遠勝岸田,結果反倒勢均力敵,這一切都是得力於派閥支持的結果。

第二輪投票則僅國會議員(382票)及各地方黨代表(47票)具有投票權,岸田得票257票、河野得票170票,最後由岸田確定當選自民黨總裁,並將在10月4日被指定為日本第100任首相。第二輪的得票顯示,岸田獲得249票議員票,都道府縣票僅得8票。顯示在日本的政治生態中派閥的重要性,即使民意支持度不足,但只要得到派閥支持,仍然可以穩坐大位。

雖然河野在初期選情看好,且擁有較高民意支持,但是由於安倍晉三政敵石破茂與其結合,即使衝高了河野太郎的支持度,但也因此而引起安倍晉三與麻生太郎的警惕,並積極支持另一候選人高市早苗的策略,藉以確保無人能在第一輪選舉無法過半;並由岸田與河野兩人進入第二輪競逐後,安倍運用選舉制度的巧門及黨內保守勢力反對河野之立場,主導將原本支持高市的選票全部轉為支持岸田。

除了派閥支持與選舉策略之外,岸田本身的政治立場也是重要的因素,既然受到派閥支持,顯見其對內立場與安倍等人一致,而對外向來抱持「親美抗中」態度,主張必須積極對中國實施先發制人戰略,同時強化與臺灣的緊密依存關係,符合當前日本國家安全利益,並能獲得美國的認同,對美日同盟具有正面的助益;相較於河野親中的立場,岸田自然較能獲安倍等人支持與派閥青睞,所以其當選自是在意料之內。

河野慘遭派閥夾殺落馬

選前河野民意支持度及外界看好度在四位候選人最高,但河野本身「政治異端兒」的政治性格,加上有著執意追究安倍氏首相任內「森友學園」及「賞櫻會」等爭議案件,並獲之前幹事長石破茂的大力支持,一旦河野勝選,屆時恐將夾著廣大民意及黨內年輕國會議員的支持勢力,恣意進行黨內政策及人事大改革,將使自民黨內既有的派閥政治及保守勢力遭受強烈衝擊,亦使長期掌握日本政壇之安倍及麻生頓失政治影響力的危機感,當然安倍及麻生就利用選舉制度之優勢,透由第二輪選舉中的「合縱連橫」,集結參議員及非青壯派眾議員等派閥勢力,全力夾殺河野的出線。

此外,防疫不力既然是菅義偉下台的主因,而負責疫苗接種計畫的河野太郎似乎也難辭其咎。加上河野尚有其父河野洋平有著超級親中的血脈等問題,選前又遭日本媒體爆料,他的弟弟等家族企業在北京的分公司有4成是中國財經高幹陳炎順出資,河野太郎不僅自己曾長年持有該公司股票,也接受這些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家族企業的政治獻金;另外河野的對中政策強調雙邊對話,主張定期舉行日本中國領導人高峰會,自然陷入立場親中疑慮,他也是四位候選人中,唯一不願意正式回應贊成國會通過譴責中國侵害人權議案的候選人,在黨內一片的「反中」聲浪中,河野太郎的「親中疑慮」也是造成落選的原因。

高市與野田虛晃一招

本次選舉中的另外兩外候選人高市早苗與野田聖子,她們都曾經擔任過日本政府的總務大臣。根據選前日本新聞網(NNN)9月25、26日詢問調查自民黨黨員黨友的投票意向,有1002人作答,以河野所獲的40%支持率居首,岸田獲得25%、高市19%、野田6%,回答「尚未決定、還不知道」者佔10%,顯示高市與野田在支持度上明顯與前兩者相差甚鉅,即使高市獲安倍支持,擁有一定程度的選票,但那也只是整體選戰中策略性運用的一環,目的主在掣肘河野的選情,間接對岸田形成助攻的效益,而事後選舉結果確實也是如此。

岸田政權恐是「成也派閥、敗也派閥」

自民黨總裁選舉基本上就是一場內部的派閥大戰,「派閥」是日本政治的特性,日本派閥的誕生,實質上就是在金錢、選舉和權力結構下的必然產物,在長期執政的自民黨中,為了競逐總裁大位、地方選舉的資源分配,拉黨結派而形成勢力版圖。這些派閥或以地緣關係組成、或是依附特定政治人物、乃至於政策利益的結盟,或依循更複雜的人際關係而來,這就是典型的分贓政治,日本民眾對此相當反感,由開票當天日經股價指數大跌639點,即可瞭解日本民意對「派閥政治」的厭惡。

岸田的當選主要原因離不開派閥,即使民意支持度不足,若派閥願意全力支持,仍然可以問鼎大位,而岸田在缺乏民意的支持情況下,勉強取得自民黨總裁位子,後續面對11月份的眾院改選,勢必引發更大的民意反彈,自然無法發揮母雞帶小雞的作用,極可能影響自民黨眾議院改選席次。一旦出現「自民黨加上公明黨」仍無法單獨取得過半席次,被迫將與其他小黨合組聯合政權,屆時將會出現黨內權力惡鬥與黨外政治分贓的窘況,岸田亦將成為跛腳首相及弱勢總裁,恐怕將是岸田政權的最大的危機,也正是應驗「成也派閥、敗也派閥」。

岸田對美中台關係續採靈活政策

從安倍晉三到菅義偉,彼等的主要外交路線基本上是「親美友臺抗中」,特別是菅義偉首相在 4月16日「美日高峰會」中與美國拜登總統確認中國對印太區域的霸權威脅,並提出「聯合抗中、美日安保、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的戰略宣言,嗣後美日遂聯袂盟國在印太地區開展多場次聯合軍演,以具體軍事行動宣示「合縱歐亞,反制中國」的戰略決心,並強化應對中國對西太平洋地區帶來的擴張威脅。

雖然岸田在對中國立場採取強硬態度,並且在安保或對台灣議題的立場比菅義偉強硬,雖然符合日本民間與自民黨內的反中情緒,惟面臨中國市場經貿的依賴、地緣區位的接鄰、朝鮮核武的應處,再加上明年中日建交50週年與北京冬奧的相對應援等的現實問題,所以岸田氏對中國應該還是會保持靈活政策,亦即「中日關係上的經貿歸經貿,美日關係上的安保歸安保」。而對臺灣關係應不致於有明顯的改變,就是持續保持前朝既有的「嚴控官方民間分流政策」與「積極發展非政府間實務關係」政策模式。

岸田應是過渡政權者的再版

菅義偉首相不屬於任何自民黨內任何派系,也不是強人政治,他之所以上任是因為他是安倍所力推的「政權代理人」,而黨內的派閥大老之所以願意配合力挺,是因為政經情況緊急,一旦緊急情況稍緩,黨內的派閥大老就會開始意識到政治分配的利益,自然會出現權力鬥爭,所以等到菅義偉在防疫工作與經濟振興不力時,導致民調支持率跌破30%進入所謂的執政「危險水域」,當然就會順勢拉他下台。

此外,菅義偉本身確也是如同「彼得理論」(Peter Principle)所說的,在組織的等級制度中,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令他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高階職位,最終變成組織的障礙物及負資產。所以在黨內的派閥大老看來,菅義偉是如此,岸田會不會也是如此?

岸田正式上任後,預料也是延續走著安倍與菅義偉政權時「派閥政治」的老路,既難以跳出窠臼,當然也極可能是菅義偉過渡政權的再版。如是觀之,日本政局可能會走回日本2006年小泉首相下台後,直到2012年安倍首相二次上台的6年政治動盪期,總裁(首相)走馬換將、更易頻繁,恐怕難以避免。

文/陳文甲(開南大學助理教授)  【本文獲央廣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