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Tiktok瘋傳一個影片,內容是一名男高中生施打BNT疫苗,因為過於害怕而驚聲尖叫,被3到4名護理師壓制、安撫,有網友認為他很可憐,也有人覺得反應太誇張。精神科醫師潘建志表示,暈針一點都不可恥,「相反的,這是演化帶給古代人類的基因上的優勢。」

潘建志今(27)日在臉書「BillyPan 潘建志醫師」發文,表示暈針在醫學上稱為「針頭恐懼症」,輕微會有害怕緊張、心悸胸悶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短暫失去意識。大部份的發作持續時間都很短,一般30分鐘內消失。但這種針頭恐懼症的傾向和體質,卻可能持續很多年。

他說明,針頭恐懼症和基因有關,有家族遺傳傾向,有研究也顯示雙胞胎有高比率的關聯。針頭恐懼症患者國外研究少的占人口10%,多的有到30%,也許有些人覺得這比例很多,但事實上大部份針頭恐懼症的患者,根本拒絕接受疫苗注射,不會出現在打針現場。

潘建志指出,「暈針」是演化帶給古代人類的基因上的優勢。對生活在曠野中的人們而言,野獸的尖牙利爪是必定要害怕、逃避的東西,沒有出現反射性恐懼的個體,基因很容易就被淘汰掉。「但到了現代社會,情況剛好相反」,病毒大流行時,因為針頭恐懼症拒絕疫苗接種的人,容易染病死去,基因反過來被淘汰。

緊張焦慮時不是會血壓上升心跳加快嗎?怎麼還會暈倒呢?潘建志解釋,這是所謂的迷走神經性昏厥(Vasovagal Syncope),受到壓力時,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全身細胞快速反映,帶來心跳血壓上昇。但腦幹中的迷走神經核,受到腎上腺素的影響,短時間內也抓狂了,一口氣反過來壓制血壓心跳。有些人反應過度,降低得太快,腦部供血發生短暫不足,會立刻失去意識。「通常在不久後供血和意識就會恢復正常,醒來後大部份活蹦亂跳,沒事的。」

潘建志補充,「迷走神經性昏厥(Vasovagal Syncope)」,同樣有演化上的解釋。許多小動物在被大型野獸攻擊,能逃就逃。但無路可逃時,會出現裝死的反應,不少大型野獸在獵物不再掙扎時就停止攻擊,轉而去補殺會動的獵物,這時候趕快醒來趁機逃走,所以迷走神經昏厥都不會太久。

潘建志表示,有些針頭恐懼症持續很久的病患,無法開刀接受手術,甚至無法看牙醫,最後會被轉介到精神科來,這是某些人真正的困擾。「多給針頭恐懼症的人一些同理心吧。」有些人也不想,是基因註定他會暈針,甚至越不想出糗,越焦慮越會發作。

潘建志醫師分析暈針緣由。   圖:翻攝自潘建志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