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即將交棒。這位幾年前被尊為自由世界領袖、全世界最有權力女性的大人物下台之際,歐洲卻比16年前她剛上任時更加不安全。

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專欄作家霍芙蔓(Christiane Hoffmann)日前撰文分析梅克爾的領導性格。

霍芙蔓指出,梅克爾很早就在國際舞台贏得認可。她帶領歐元挺過金融海嘯,拯救希臘留在歐盟,防止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衝突升級為一場大戰,並藉由與土耳其達成協議阻止難民湧入歐洲。

然而現在歐盟內部分裂,右翼民粹主義者愈發強大,並在一些國家當權。英國退出,是會員國的波蘭和匈牙利則無視歐洲價值觀,破壞法治。在歐盟邊境,從南邊的利比亞到東南邊的敘利亞,東邊的喬治亞到白俄羅斯戰火綿延。俄羅斯和土耳其已經背棄了歐洲。整個西方威信掃地,其價值觀也失去了吸引力。在梅克爾的總理任期結束時,歐洲將比 16 年前更不團結、更不安全。

霍芙蔓指出,當然不可以將一切都歸咎給梅克爾。但很顯然地,只靠危機管理,沒有良好的外交政策並不足以成事。梅克爾控制住了危機,但沒有解決問題。許多危機本可以藉由前瞻性、積極的政策在早期得到遏制甚至預防。但梅克爾卻拒絕採取戰略政策,主動出擊。結果代價往往很高昂:歐元危機使南歐人感覺到根本是在搞「德國優先」(Deutschland First),因此離心離德。處理難民危機,也搞得英國決定脫離歐盟。2013年,德國更坐視烏克蘭危機鬧大。

在梅克爾上任之初,俄羅斯與歐洲的和解可能仍然是可能的。這需要極大的主動性、勇氣和遠見,但梅克爾只是試圖限制損害。在她的總理任期結束時,與俄羅斯的關係已經是蘇聯解體以來最惡劣,歐洲再次成為俄羅斯的敵人。

對於更專制獨裁的中國,梅克爾認為不應與之對抗,而是加以應對。她相信與中國的良好關係符合德國的利益,並且認為如果歐洲在經濟和技術上不再是世界一流的,也無話可說。儘管過度投資中國會產生依賴性,但梅克爾認為這在網路世界中是不可避免且無害的。梅克爾認為歐洲對中國實施制裁是沒有意義的,只會削弱歐洲。西方沒有實力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俄羅斯或中國。

霍芙蔓指出,後世之人絕對不會說梅克爾懶惰,因為她在位將近6千個日子從未真正休息過一天。然而她的個性猶豫不決,並不主動出擊,卻使得德國與歐洲錯過許多重要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