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誰有那樣大的能耐?可以請到總統蔡英文、立法院長游錫堃、桃園市長鄭文燦為新書撰寫推薦序文,還邀請他們到現場發言,同時兩位前黨主席姚嘉文、許信良、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也將前來道賀,立委鐘佳濱會擔任司儀。這麼大的政治卡司,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有如此能耐的是民進黨創黨資深黨工邱萬興,他把民進黨於1986年在圓山宣佈組民進黨的過程,以照片和相關文宣設計、歷史資料編撰成書「台灣關鍵年代(民進黨的誕生-1986-1987)」,同時也擬把相關史料捐獻給民進黨中央,作為編撰黨史一部分,同時也為今年民進黨創黨35週年紀念活動拉開序幕。
「小邱」是民進黨同志對邱萬興的膩稱,在民進黨最艱困的創黨初期,他身兼數職,不僅擔任攝影、民進黨機關報「民進報」的美術編輯和製作抗議活動的布條訴求,以及早期民進黨參選人的文宣設計製作,凡是黨內想要參選者,找他想點子和要照片製作文宣就對了。也因為早期大家都是為一份政治理想,凝聚在一起,因而彼此培養出深厚的革命情誼,延續至今。當時民進黨對抗國民黨百年政權的秘密武器文宣部和民進報所在位置,其實是在台北市建國北路一棟被消遣為風水不好(兩側大樓都比黨中央為高)的七樓上面違章建築的第八樓,下大雨有時還會漏水,這不到10坪的違建,經常掛滿抗議訴求布條,不然就是在編輯機關報-民進報,當時文宣部僅有桌面很少是空著的,若有空著的時候,泰半是抗議活動剛結束或者是民進報剛出刊後的日子。前立委林濁水、現任考試院副院長李逸洋、政大台文所講座教授陳芳明都在這裡掌過文宣大旗。
邱萬興於1960年出生在桃園縣觀音鄉觀音老街上。他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上面有5個哥哥,從小就住在白沙岬燈塔附近海邊的客家聚落裡,他的祖父與父親二代都是打鐵匠,都有著客家人的硬頸精神,從黨外時期開始,因緣際會投入台灣民主運動當中。
1977年左右,5項公職選舉,許信良脫黨參選桃園縣長,邱萬興的哥哥們都是黨外支持者,帶著他去桃園縣觀音鄉甘泉寺旁投票所為許信良監票,當時客家鄉親動員起來支持黨外縣長候選人許信良,保護許信良的選票不會被作票。結果11月19日投票那一天,在中壢國小出現作票舞弊事件,群眾包圍了中壢分局,同時翻警車火燒了中壢分局,許信良當選桃園縣長,當選為反對陣營帶來士氣的鼓舞,並翻轉楊梅、新屋、觀音沿海客家鄉鎮。處於戒嚴時期的當時,中壢事件可以說是台灣群眾運動的先聲。
1979年,邱萬興畢業於復興商工美工科。在那一年,高雄市爆發警民衝突的美麗島事件,投身黨外運動者幾乎全被逮捕。次年2月28日,美麗島軍法大審發生,林義雄母親與雙胞胎女兒遭到殺害,美麗島事件影響了他們這一代年輕人的覺醒。1980年底,美麗島受難者家屬包括周清玉、許榮淑、黃天福等人提出重審美麗島,延續了黨外民主香火的訴求,並獲得選民支持,他們的高票當選,最大的意義就是台灣人民還給美麗島事件一個公道。統治者逮捕反對者只會製造更多反對者,黨外新生代與美麗島辯護律師從幕後走到幕前,順勢接棒起身反抗,進而形成反對運動新動力。
黨外雜誌 春風吹又生
1981年,是黨外雜誌百花齊放的年代,美麗島受難家屬與黨外新生代為爭取言論自由,創辦多本政論雜誌,數目之多可以說前所未見,當時的黨外雜誌早期以月刊為主,後來以半月刊或以週刊形式發行。
他說,復興美工的同學黃志堅、劉韓畿、王玉靜、王聖培,先後投入黨外政論雜誌擔任美術編輯。1985年,他也進入康寧祥所創辦的《八十年代》雜誌擔任美術編輯,當時也透過黨外雜誌啟蒙,給了他不同的民主理念。
邱萬興提到,在解嚴前後,他陸續在《八十年代》、《暖流》、《亞洲人》、《黨外公報》、《民進報》、《民進周刊》、《新路線》、《新觀點》、《關懷》、《台灣人權》、《台灣與世界》、《新台政論》、《台灣文化》、《台灣政論》等雜誌社擔任美術編輯,編過十幾本不同的黨外雜誌,不同時期的雜誌,都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除了提供台灣人民豐富的精神食糧之外,也可以說帶動台灣人民的民主政治思維。因此他的人生就從一個單純的美術設計,意外地走向台灣民主運動這條路。
風聲鶴唳下 見證民進黨誕生
1986年是台灣民主化最關鍵的年代,台灣面臨政治、經濟和社會轉型的時代。菲律賓的2月鮮花革命與南韓民主運動鼓舞了台灣的黨外人士。在民進黨組黨前夕,「黨外編聯會」與「黨外公政會」,雖然有不同派系路線之爭,在互相批評監督下,有分歧但不分裂,讓民主運動的力量更加擴大。大家團結對抗威權體制,一步步邁向組黨之路。國民黨不斷透過各種傳聲筒,不停地威脅黨外人士,若敢組黨將「依法取締、決不寬貸」。
1986年9月28日,「1986黨外選舉後援會」第3次會員大會,在台北圓山大飯店敦睦廳舉辦立委與國代誓師大會,組黨前夕,他為「1986黨外選舉後援會」設計好了紀念徽章,上面寫著「民主新希望、新黨救台灣」。邱萬興說,他是以黨外公政會《黨外公報》攝影身份去紀錄圓山組黨過程。135位黨外人士簽名組黨,「民主進步黨」這個戰後第一個本土政黨終於誕生了。他強調,黨外領導者都有坐牢的準備,才能勇敢突破黨禁,當時傅正教授說:「牢可以坐,黨不能毀的決心。」同時要向獨裁統治者說,「我不怕你了,才是民主進步黨組黨成功的關鍵」。
邱萬興說,「那一年,我27歲,對我來說,很榮幸能參與一場親身經歷的組黨影像紀實。」
警總跟監 3到6個月搬家一次
在戒嚴時期,黨外人士心中都有一個「小警總」,那些言語會惹什麼禍,那些尺度不能越過紅線,大家心知肚明。台灣的苦難癥結始於不義的威權體制,國民黨動輒用刑法100條對付台灣人民,以所謂的叛亂罪加在追求民主自由的人士身上,民主前輩以行動衝撞威權體制,坐牢可以說成為反抗者不可以免的洗禮,這條民主路雖然艱辛,我們不曾在壓迫之前退縮。威權統治者不需要拿著槍指著你,警總與情治人員只要跟監讓你恐懼。特務甚至會說:「你敢敬酒不吃,那就吃罰酒?」
邱萬興說,1986年到1989年,他在民進黨中央黨部擔任《民進報》美術編輯與街頭攝影工作,參與了民進黨創黨黨證設計。他成為警備總部、調查局盯梢的對象,他們成天與跟蹤的特務捉迷藏,幾乎3到6個月,就要搬家一次,躲避情治人員的跟監。邱說,他們總是有一套避開特務臥底的方式,不會在電話中談論公事,為了防止竊聽,不管做任何事,都是要見面談。情治人員將他當成叛逆份子,會用請喝咖啡、跟監、打電話恫嚇手段,但他毫無畏懼,就這樣頂著鋼盔,繼續往前衝。
為民主運動 設計文宣
民進黨成立後,設立了社會運動部,當時結合社會力與政治力要求解嚴、廢除黑名單、開放老兵返鄉探親、平反228運動、原住民運動、農民運動、工人權益立法、反核四、廢除刑法100條、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運動。可以說,各種自力救濟的社會運動,風起雲湧開始興起。台灣社會力,把原本被高壓統治下的各種禁忌一一突破,這是一個時代的大變局,在前仆後繼的改革浪潮中茁壯發展,加速台灣民主改革的動能。
邱萬興說,他相信對抗不義政權的國民黨,每個戰鬥位置都必須要有人,並不需要每個人都要去從政,人人都當公職。「我很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民主的價值與理念非常清楚,因此從來都沒有想去參政與競選公職的想法,因為成功不必在我!從事街頭文宣設計與影像紀錄也是一種社會運動」,他投入這些社會改革運動,並將自己擺在大後方的補給角色,有時候會跳脫攝影工作者的角度,直接投入幕後文宣的書寫,有時也會站在弱勢者的角度,為許多社運團體製做文宣、寫布條、畫海報,讓這些社會上許多不公不義的事,有一個發聲的管道。對他來說,這就是有意義的事。
回顧過去,邱萬興說,我們這個世代的台灣人,都是從戒嚴一路這樣走到民主自由,台灣也是從民主貧瘠乾涸之地,硬是在惡地裡冒出了新芽、長出新葉子,終至茁壯成大樹。這些無數的每一片民主新葉,都寫著每個人各自不同的或者屬於他的艱辛又美好的台灣印記。
如果重新翻閱這一張張的歷史影像,就會知道民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那是多少人用勇氣、智慧和生命換來的民主成果。
他強調,這本書讓他遇見了年輕的自己,再去回味時,會明白這一切都是最好安排。書中的每一張身影,每一張容顏,所看到的人與事,都有勇敢為台灣這塊土地打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