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軍事學校戰略研究所(IRSEM)20日公布中國影響力行動分析報告指出,中國影響力運作越來越俄羅斯化,而中國對台的影響力戰術有些成功,戰略卻完全失敗,削弱和孤立台灣的努力,也產生了反效果。
法國軍校戰略研究學院的院長尚傑維爾梅(Jean-Baptiste Jeangène Vilmer) 及情報和中國問題專家夏宏(Paul Charon)發表長達650頁的報告指出,北京越來越多地採取滲透和脅迫手段,擴展影響力的努力近年來明顯變為強硬,鞏固勢力的方法也越來越像莫斯科的手段。中國共產黨現在開始深信,被懼怕比被愛戴更為穩妥。
在第四部份的案例,兩位研究員將中國龐大網絡運作戰略形容為同心圓,台灣和香港構成北京政治戰的第一戰線,它們是中國行動的前哨、訓練場、研發實驗室,然後可以細化並應用於世界各地的其他目標。
針對台灣的案例,報告指出,中國影響力行動在台灣針對機構、政黨、公民社會、政治家的統戰一直很活躍,太陽花學生運動,讓北京得出馬英九沒有充分控制落實親中議程的結論,2016年以來,兩岸關係惡化,中國在台灣的政治戰愈演愈烈。
中國誘惑台灣的野心現在比較虛幻,首先是因為台灣人民的認同感不斷增加,以至於現在只有 2% 的台灣人稱自己是中國人,而 62.6% 認為自己僅僅是台灣人。此外就是2019年1月習近平的軍事演說指出,如果有必要的話,要以武力統一。
因此,中國現在正致力於強制措施,這對中國來說更為容易,因為在馬英九八年的總統任期內,兩岸關係開放,創造了中國可以滲透、影響和侵蝕台灣機構的一些新途徑。因此,台灣案例體現了中國的馬基維利時刻,也就是,中國共產黨現開始深信,他們與其被愛戴,還不如被懼怕,這樣會更穩妥。
總的來說,台灣社會特別容易受到中國運作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因為它是一個北京聲稱擁有主權的領土,說同樣的話,甚至相同的語言。普通話,在台灣被稱為國語,是官方語言,但是少於20%人口的母語; 70%的人講台語,10% 到 15% 的人練習客家話,2% 的人使用原住民語言。
1990年以後出生的台灣年輕人非常重視民主和自由價值觀——但每次選舉的風險在於,他們不會動員足夠多的力量去投票,特別是那些在台北學習或工作。
另一個弱點是社會的兩極分化,這是由幾個分歧造成的。這種分歧首先表現在與中國的關係支持統一或獨立上,儘管近年來這種分歧已經大大縮小,但這種分裂也表現在一些社會問題上,如同性婚姻、年金改革、農業等。反映社會,也被北京廣泛滲透,媒體本身也特別兩極分化:媒體分裂的指標數字顯示,台灣主要網絡媒體提供相同事件的不同表現形式。台灣人相當廣泛地消費網絡媒體 …,中國的虛假信息戰略並且由此產生的在線信息分裂,可能會對危害台灣民主產生影響
台媒也飽受資本集中化、點擊或小報化競爭,以及過度工作之苦,因此,他們經常不會花時間核實來源或事實。台北時報工作了七年多 J. Michael Cole解釋說,這個非常貧乏的事實核查、確證信息傳統,使得台灣特別適合於注入虛假信息。
最後,編輯人員內部關係的垂直性,以及欠缺鼓勵調查性新聞,又增加脆弱性。此外,台灣也有世界第二高88%的社交網絡滲透率 ,83% 的人在線獲取信息,59%通過社群媒體。換句話說,台灣人的聯繫非常緊密,幾乎所有人都在一個或多個平台上擁有一個帳戶,因此特別容易受到這些網絡上傳播的虛假信息的影響。所有這些因素都說明,如同多項報告顯示,台灣是世界上受虛假信息威脅最大的國家之一。
然而,這不僅僅是虛假信息和宣傳。在台灣和別地一樣,但在台灣甚至比別處更多,北京雄心壯志的目標是控制信息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目標範圍從創建內容的人(記者和研究人員)到發布和驗證內容的機構(電視頻道和新聞機構),最後到通常為消費者提供最終鏈接的平台(社交媒體網站和數位電視基礎設施)。
在每個階段,北京同時使用胡蘿蔔和大棒,正面激勵、獎勵和負面恐嚇、威脅和制裁。更廣泛地說,應用整個政治戰爭的調色板,中共在台灣有兩個主要目標:一方面,削弱其民主制度,包括其選舉,以及民眾的信心、道德和抵抗力。另一方面,通過加劇社會的缺陷來分裂社會:中國官方媒體假設它想黎巴嫩化台灣,也就是說,讓社群相互對抗。
台灣篇的結論是,中國對台的政治戰爭取得了一些戰術上的成功,就其有助於使台灣社會兩極分化而言——並因此說服部分意見認為,台灣真正的敵人是反對陣營而不是海峽對岸的專制政權。她也可以幫助一些政治人物當選。
但是,某些誘惑措施,尤其是對生意人,也許行得通,但對其他人似乎是白費力氣。尤其是台灣學院,對中國的威脅和方式有很好的認知教育,還有那些成為影響計劃目標的網紅,為他們提供中國大陸的豪華旅行,特別參加了中共幹部的灌輸會議,回來卻都沒有轉變,而是嘲笑他們,通常說中國人花了很多錢用於這些活動的資金,實際收益很少。中國人無疑不會被其措施的無效所愚弄,但某些操作實際上是行政邏輯的一部分,旨在向層級證明,我們很活躍。
報告指出,從戰略上講,中國是失敗的。中國對台灣的政治戰爭甚至產生了適得其反的效果。 習近平的努力沒有產生預期的結果,台灣人口仍然主要支持民進黨總統,對中國的不信任更甚於以往。北京甚至失去了國民黨,這曾經是一個對中共有用的政黨,而且國民黨越來越遠離中國,反之亦然,北京也說不再依賴國民黨。
2020年總統競選證實了國民黨失去影響力和北京必須依靠其他大多數不是政黨的渠道,為了直接接觸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中國因為中美貿易戰和香港危機,失去了對年輕一代的吸引力已成事實。
民族主義情緒正在增加,自稱唯一台灣人的人數高達前所未有的67%。朝野都不陌生香港危機,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打擊干預,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干擾,在未來這應該會使中國的影響行動更加困難,這也堅定了台灣減少依賴中國的決心,要實現經濟多元化。
總的來說,北京這幾年越來越咄咄逼人的勢頭並不只針對台灣,而是在全球範圍內,因而大大增加了台灣的吸引力。在沒有獲得更多正式外交盟友的情況下,台灣隨著美國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2020 年 8 月的訪問加強了與美國的關係,這是自 1979 年以來訪問台灣的美國最高官員,然後是9 月副國務卿克拉奇(Keith Krach),並成立了東亞地區唯一的美國 F-16 維修中心。氣勢磅礴的捷克議會代表團8 月底的 90 人來訪,也引起了國際上對台灣的關注。簡而言之,中國削弱和孤立台灣的努力,產生了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