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1)日,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拜登政府正考慮將台灣駐美的「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改名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台灣民眾黨立委張其祿今於臉書發文表示,雖然歡迎台美外交關係的提升與鞏固,但更希望除「名稱」外,能有更實質性的提升。

張其祿舉例,如盡速簽訂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疫苗(含技術)的取得,甚至是像國機國造與國艦國造等重要關鍵技術之引進。張其祿強調:「台灣不應該是美中博弈下的『台灣牌』,因美中博弈仍是以其自身國家利益的極大化為前提,台灣須謹慎因應,不可只寄望或押寶於一端」。

對此,張其祿解釋,目前台灣正處於美中兩大國對抗及博弈的局勢下,一方面為台灣發展的機遇,但卻也受限於美中兩國的互動關係,情時隨時都有可能變化,因此不宜將此視為台美關係的穩定常態,即使是再堅定的友邦支持及承諾,也隨時可能因其本身的國家利益而遭到被棄。張其祿指出近期的阿富汗即證據。無關於兩國間是否為「民主自由或價值之同盟」,而是現實政治與利益的算計。即使台灣在地緣政治與高科技供應鏈上的「價值」遠勝於阿富汗,但我國仍需強化我國在價值上的重要性,才能真正獲得盟邦支持,這才是國家真正的硬實力。

此外,張其祿也指出,我國必須密切關注美中間的情勢變化,因為這隨時會影響我國的角色與定位。他舉例,前(10)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透過電話進行「廣泛的戰略討論」。此為兩人自2月以來首度通話。而該會談重點為確保兩國間的「競爭」不會變成「衝突」,意即美國希望確保「動態性的競爭,但彼此未來不會有任何陷入意外衝突之情況」。

張其祿強調,此對話顯示「衝突、妥協、進步」仍是美中對抗及博弈過程的基調,兩國乃「該競爭時競爭,能合作時合作,必須對抗時就對抗」之關係。因此,雖然美中在人權、核武與南海等關係上雖為緊張關係,但在環境變遷、疫情防控與經濟復甦等方面卻仍有合作之必要。

對此,張其祿認為,雖然台灣問題在未來,仍會在美中博弈中扮演關鍵性角色,但我國也應了解不可能完全依賴單方。張其祿呼籲,「我們因此確實須要有更為靈活的國際及兩岸外交策略以為因應」。

民眾黨立委張其祿。   圖:周煊惠 /攝(資料照)

張其祿臉書全文。   圖:翻攝自張其祿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