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93.3萬劑BNT疫苗到貨,教育部今(6)日發函給各縣市教育局和學校,指BNT應接種2劑,期間間隔28天。9月8日起到16日開放造冊,12到17歲學生,包含自學生、已跳級到大學者都符合資格。未成年學生須有家長同意才能接種,另擔憂年輕人接種後副作用較激烈,開放學生請含接種當日在內的疫苗假3天。

教育部表示,接種疫苗對象為全國國高中、五專前三年及今年9月1日前滿12歲國小學生,包含特教學校、實驗教育、矯正學校及少年觀護所、境外台校、外僑學校、中正預校、大學附設七年一貫學制。教育部指出,本次接種疫苗以校園接種為原則,預計從9月23日起,自高中/五專起依序安排接種。衛福部已規劃完成接種作業及流程,並訂有「COVID-19疫苗校園接種作業程序建議指引」供學校遵循,包括接種前準備與注意事項、醫師接種評估、接種疫苗後觀察、學生回家後注意事項提醒等。

教育部強調,會請學校在學生施打疫苗後,觀察學生身體狀況,適時調整課程內容,並安排各校在週一到週五中午過後施打,以便接種後安排較靜態的教學活動。若學生接種疫苗後有不舒服的狀況,或是自願到醫療機構接種疫苗者,可以向學校申請疫苗假,不會列入出缺席紀錄,並以3天為原則(含接種當日),必要時得延長。家長如有請假照顧孩子的需求,也可申請「防疫照顧假」。教育部主任秘書廖興國說明,疫苗假之所以定為3天,是考量年輕人施打後身體反應較大。目前未預估全國施打率,一切以學生和家長意願為主。在校施打不開放家長陪同,若家長擔憂,可透過1922平台自行為孩子預約。

學生施打後可能出現暈針等反應,對此,廖興國表示,教育部將與衛福部錄製相關影片,指導老師們協助學生。教育部條列出12到15歲者接種後常見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發生頻率90.5%、疲倦77.5%、頭痛75.5%、肌肉痛42.2%、畏寒49.2%、關節痛20.2%、發燒24.3%。16歲以上者接種也會有副作用,惟發生頻率比上述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