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台於8月14日發布已批准終止辦學的本科及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及項目名單,共涉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及項目286個。而這是自2018年終止234項「合作項目」之後第二次「下重手」,等於這3年內中國教育部一口氣停止520個高等教育科系的國際合作。其實筆者以為此舉無異「自斷經脈」、自廢武功。

今年286個遭停辦合作項目的院校,多數為內地學術水平最高的「985院校」,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為了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世界著名高水準研究型大學而實施的教育計劃,或稍次的「211」計畫高校,涉及的專業有經濟、工程、藝術、語言、社會科學等門類。但「合作國家」就非常有意思,其中「已收回」的香港所屬港大、中大、理大共18學系列入停辦名單,英、美著名大學校系「進榜」,而近年「交惡」的澳洲則多達48所大學榜上有名。

中國官方理由冠冕堂皇,說是「審核課程內容、辦學方須承諾不會出現不符合社會公共利益、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內容,以及承諾與當地的教育發展目標」「對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項目進行規劃、優化,中外合作辦學研究發展、提質增效」。但總結用兩個字可以形容這件事,就是「鎖國」!

外籍教授在中國大學授課。 圖:翻攝中國吉林大學網頁

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擺著石頭過河」

中國國務院在2003年頒布《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允許海外高等教育大學與中國合作辦學。中國「鋪天蓋地」掀起一場「超常規」的改革。打破原有學校體系限制,仿照鄧小平搞經濟特區的狠勁,中國大陸啟動「教育特區」的創造性做法,打造出全球高等教育難以想像的爆發力。

中國砸大錢、開巧門向全球搶人才。2018年台灣有則新聞,當年立法院法制局提出報告指出,大陸教授最高薪資約50萬人民幣,換算成台幣約250萬,台灣教授級最高月薪則為11萬6825元,「差距22倍」。而這方式至今都仍延用。2021年6月底,北京清華宣布,曾獲得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的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考切爾·比爾卡爾(Caucher Birkar)正式入職清華;一個禮拜後,南京大學現代生物研究院官宣,全球細胞信號傳導以及新型藥物研發領域頂級學者帥克,辭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終身正教授教職,加入南京大學。

曾獲得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的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考切爾·比爾卡爾(Caucher Birkar)2021年6月正式入職北京清華大學。 圖:翻攝搜狗百科

中國用「超常規」的方式重新改造中國的高等教育,為的是符合中國喊出的幾個目標:2020創新型國家、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30年前鄧小平時代摸著石頭過河、漫無方法的摸索不同,中國大陸的高教現在是「擺著石頭過河」,有清楚的戰略目標、具體的作戰方法。藉由國家的力量,「磁吸」人才,建設強大的教師隊伍,帶領大學生、研究生、科學研究「做起來」。

過去的20年,的確看到中國快速崛起進步,不再是「逆向工程」的土方法,除了大量的「海歸」幫助了中國成長,這些「拔尖」的研究人才,確確實實也讓中國脫胎換骨。但「一體兩面」地,這些喝過洋墨水的中國人、外國人,在科學之外的人文、見識卻可能直接得罪「習近平政權」。

中國大陸留學海外歸國者,統稱「海歸派」。曾經是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力。 圖:翻攝互聯網

高校「姓黨」只能為黨服務

2018年7月,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自2016年起即擔任浙江「寧波諾丁漢大學」英國籍副校長的司馬輝(Stephen Morgan),因為在該校線上雜誌《亞洲對話》(Asia Dialogue)發表了一篇名為《十九大和中國的悲哀》,批評19大通過的修憲案(刪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是「悲哀」,被校方免除管理委員會職務。

同樣在2018年7月,原本以為只要在中國不談「4個T」(台灣Taiwan、西藏Tibet、天安門事件Tiananmen和中國共產黨The Party)就不會有危險的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美國籍副教授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發表博文,指「在共產黨的統治下工作,你不會不知道風險」「中國已經到了這樣一個狀況:作為一個教授,甚至連討論經濟、商業和金融市場也感到不安全。」最後被迫離開中國。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美國籍副教授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因言論批評中國,遭北京大學解聘。 圖:翻攝Christopher Balding推特

另外,中國山東大學退休教授孫文廣,因為批評習近平出訪中東與非洲提供大量金錢援助的「撒幣外交」,被視為是對習近平「一帶一路」政策的批評,2018年8月遭公安闖進宿舍「帶走」,「被消失」12天後送回濟南老家看管軟禁,社群帳號全遭封鎖。

這些都是「個案」,但也都是「通例」。中國政府給予這些教授極優渥的待遇,但並沒有任何的「尊重」,一切都只是金錢交易,一切都必須尊從黨意,只要碰觸到與中國國家政策相違背的言論、主張,就不允許「吃中國的飯,砸中國的鍋」。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今年7月發表專文,直指「鎖國主義」正在中國滋長,而且可能較明清時期「更為嚴重」。因為明清時期的「鎖國」,是對海外貿易的各種限制性政策,包括限制通商港口開放等,但實際效用有限。而今日中國的「鎖國」,是意識形態上的鎖國,徹底把人權、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排拒於中國門外,連帶阻礙中國引入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將使中國再次與世界隔絕、脫軌。

中國連高等教育都列入「鎖國」,是一件極不明智的舉措,雖然可能短暫保住了政權,但國家整體長遠的發展、習近平的中國「夢」,終將成為南柯一夢、黃粱一夢,中國躋身世界強國也終將成「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