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受到盧碧颱風與西南氣流等影響,南台灣降下豪大雨,導致部分地區發生水災,造成嚴重農損,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賴香伶今(17日)召開記者會,提出3大訴求,盼「極端氣候」下應以宏觀科學及大數據調配農產供需系統;以「共同生活圈思維」建置農產區域冷鏈系統及供需調節體系;強化農業保險機制等。
張其祿直言,兩個多月前不是水患,而是旱災,水災、旱災交替,來得又急又快,真的非常恐怖,甚至颱風前,菜價就先漲了20%,高麗菜一顆飆破200元,甚至到了快300元大關。台灣市場不大,一有風吹草動,價格就容易受影響,應該加強農產品的儲存、加工與銷售,分攤價格遭到操縱或波動的風險。
張其祿指出,高雄加洲果菜運銷合作社1月30日設立南台灣規模最大的冷鏈物流加工廠啟用,聲稱可讓蔬果增加二倍保存期限,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更稱,冷鏈加工可解決產銷失衡問題,甚至可單日加工30噸蔬果,從台灣行銷至全世界;也擬訂4年85億元的冷鏈補助計畫,盼更多農民一起來翻轉農業及促進升級。
不過,張其祿說,今年一遇上中南部強降雨災情,菜價的劇烈浮動馬上成為冷鏈物流調控機制的期中考,而面對極端強降雨所帶來的巨大農業損失,估計損失金額4億5898萬元,農作物被害面積8551公頃,損害程度21%,農委會只能啟動現金救助,再度以補貼方式處理災害損失。
賴香伶則說,今年是非常辛苦的一年,不久前才剛度過56年來最大的旱災,卻又面對強降雨,風不調、雨不順、國不泰、民不安,建構因應極端氣候的災變管理,國家準備好了嗎?
賴香伶認為,世界各國也有很多氣候異常的例子可循,日前據義大利不僅遇上乾旱、暴雨,連大雪、高溫與冰雹通通來報到,造成農業損失至少5億歐元約165億台幣;每當遇上天災時,農、林、漁、牧業者都會受到嚴重影響。依據農業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近20年平均每年約有123億元的農業天災損失。
農委會農糧署運銷加工組組長陳祈睿表示,針對委員提到災損後續,本次豪雨降在蔬果產區,短期葉菜、瓜果類受衝擊較為嚴重,約3至4成,但中南部產區天氣目前已好轉,農民開始復耕,只要天氣持續穩定,預估8月下旬前菜價可回穩。
陳祈睿說,政府也積極輔導農民釋出較耐放的蔬菜,滿足市場需求,像是甘藍、白菜、胡蘿蔔、馬鈴薯等,供民眾選購。他也同意,台灣確實需要整套的因應氣候變遷的策略,會有相關調適策略,這都是農委會未來重點施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