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中放榜與編班公布,相信大夥現在正忙著查詢上榜學校的相關資訊。今年的高一新生是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出生,對這批年輕世代而言,應該很難搞清楚自己為何國中畢業後要繼續求學,卻幾乎只剩高中這條路可走。很多學子明明對國、英、數、社、自這五科就是沒興趣,結果還是只能來到高中繼續被這五科荼毒。
再講得殘忍些,國、英、數、社、自這五科會考成績,如果有一科沒達到A,孩子進高中後就有得累了;如果有兩科沒達到A,孩子進高中後就要拚死拚活了;如果有三科沒達到A,孩子進高中後實在令人不忍心講下去了!
為何我們的教育會搞成這步田地?
話說1994年4月10日台灣民間團體發起教改大遊行活動,並成立410教改聯盟持續推動,引起社會各界廣大迴響。遊行活動提出的四項訴求分別為:1.落實小班小校 2.廣設高中大學 3.推動教育現代化 4.制定教育基本法。這次大遊行被視為台灣教改的起點,至於四項訴求當然就成為此後教育改革的主軸。
四項訴求中的「落實小班小校」、「推動教育現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筆者肯定教改的確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不過「廣設高中大學」,卻引人嚴重詬病!
早在1968年九年國教實施後,初級中學、初級職業學校一律變成國民中學,即有一大部分人被迫在國小畢業後,還必須跟國、英、數、社、自這五科為伍,當然還要學得更深。於是沒興趣或聽不懂的孩子,就只能在上課時發呆、睡覺、吵鬧……,這就是國中教育現場令人再熟悉不過的場景了。大人對沒興趣或聽不懂的演講,坐在台下聽一、兩個小時,就覺得坐不住了,何況是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們。
1994年啟動的教育改革,經過27年的盲目亂改,廣設高中、大學的結果,五專幾乎被消滅、高職被嚴重邊緣化,太多、太多學子被迫進入高中體系,然後三年的青春歲月繼續埋葬在更艱深難懂的國、英、數、社、自五科泥淖中!
要解決台灣教育升學主義掛帥,關鍵不在延後分流,而是要「暢通各教育系統轉學的管道」!小學畢業後,如果不幸沒考上初中,只要他能力夠又有興趣,我們要讓其有機會透過轉學考,從初職轉進初中。同樣,初中念不來或者沒興趣,我們也應該讓其有機會轉到初職另創一片天地。
同樣,過去的高中、高職、五專教育辦得的確比現在扎實,我們應該做的同樣是「暢通這三個體系轉學的管道」。讓各體系展現其專業與特色,這很重要;而不是延後分流,延後到最後大家所學都變成大同小異,然後大家在十二年國教期間(六歲至十八歲)一再遭國、英、數、社、自五科消磨掉興趣與青春。
回頭看我們孩子的成長歷程,從國小而國中而高中,一直被國、英、數、社、自五科荼毒,五科考得好就是神人,考不好就是非人。從小到大,老師、家長和社會,普遍就是這樣的觀念!孩子是何其無辜,而大人是何其難辭其咎。
如今,延後分流的趨勢似乎已經無法走回頭路,主事者就改而大搞「108課綱」。但「108課綱」到底是「救命藥草」還是「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