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宣布將在立陶宛設立「台灣代表處」,我駐德代表謝志偉21日在臉書分享,此事件引起德國重量級媒體重視,而他最深刻感受是,整個歐洲對台灣的認知已經深化到「護民主、保自由,值得支持」的地步,因為連德國遇中國共產黨也開始「立逃晚」了。他強調台灣「立國」精神在於「一路走來,死忠如一」,希望有朝一日能當台灣駐聯合國第一任大使。

謝志偉回憶2003年在柏林自由大學擔任客座研究期間,接觸到1位立陶宛的學者,雙方聊到1989年8月,立陶宛、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等3國,以200萬人手牽手組成長度將近700公里的「自由之鍊」,昭告天下他們擺脫蘇聯枷鎖、追求獨立自由的堅強決心。

他當時向該名學者解釋,立陶宛脫離蘇聯共產黨政權後,「立陶宛」對台灣人來說,就是「立逃晚」:「碰到共產黨,『立』刻『逃』都嫌太『晚』」。」

隔年的2004年,陳水扁爭取總統連任成功,當年「228牽手護台灣」運動,也有大約200萬人組成500公里的自由之鍊,力抗中國的飛彈威脅,謝志偉表示,經過了十七、八年,「兩條遙隔超過一萬公里之遠的自由之鍊,終於接上了線」。

謝志偉指出,這次他2度派駐德國,近5年來最深刻的感受是,不止德國,整個歐洲對台灣的認知已從「作皮鞋、賣電腦,值得購買」深化到「護民主、保自由,值得支持」的地步了。這時候台灣需要耐心,願望要實現,只有一個可能:和當初立陶宛的人民一樣,台灣的「立國」精神就在於以「一路走來,死忠如一」的意志和行動,捍衛我們的家園。

常被德國朋友問到未來的規劃,謝志偉都回說:「我等著有一天能當台灣駐聯合國第一任大使!」他相信願望一定實現,大使是不是他不重要,重要的是,台灣(TAIWAN)會有駐聯合國的大使,而且有能力提供各國需要的物資,例如類似「高端疫苗」的確高科技產品。

德國學術科技部部長卡麗切克(Karliczek)曾表示,德國需要更多獨立的中國專家,不能受制於中國孔子學院。謝志偉笑稱,這應該也可歸類在德國「立逃晚」的案例。

2004年2月28日,「228百萬人手牽手護台灣」北起基隆市和平島,南至屏東縣佳冬鄉昌隆村,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群眾運動。   圖:翻攝自維基網站/a-giâu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