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7/13「微解封」,民眾可以稍微能喘一口氣,國立高雄大學社會網絡創新中心與iNiN (Influencer & Information)合作,彙整各社群平台、部落格、討論網站等網友的討論話題,分析過去兩個星期網友在疫情緩和後最想做的事情前10名,「不管哪裡都想去」高居榜上第一,「找對象進行人與人的連結」也擠前10。

政府開放戶外及少數室內場所,讓悶壞了的民眾有地方可以散散心。不過,經歷約兩個月的三級警戒,許多人抱怨連連,網路上也出現許多「許願式」的討論,紛紛提出各種期待,希望能在疫情解封之後,有機會能實現。高雄大學社會網絡創新中心與iNiN從7/2-7/16根據網路討論聲量分析,將網友在解封後最想做的事情前十名,依次為不管哪裡都想去、逛夜市大口吃喝、到餐廳好好吃飯不用洗碗、還是不敢出去、出國旅行散散心、和三五好友群聚閒聊、輕鬆逛賣場、到電影院看電影、送小孩到學校上課、找對象進行人與人的連結。

高雄大學社會網絡創新中心主任楊書成博士指出,缺乏社交與外出,台灣人真的悶壞了,需要更多的調劑,也就出現了各種玩笑性的討論。不過,隨著疫情緩和,大家也抱持正面期待,開始規劃各種不同的未來行程,也是一種健康的表現,但調查發現,就算解封也不敢出去,高居排行榜第4名,這也反應了不少民眾疫情下的矛盾心態,處於壓力及焦慮的狀態,需要身邊的人多注意。

高雄大學資管系主任丁一賢博士認為,疫情造成簡單出遊、群聚、餐廳用餐、逛街、看電影變成了一種奢侈。雖然用餐、日常用品採買都可以透過網路平台來完成,但也讓許多人生活中少了樂趣、多了負擔,更反映在調查的排名上,像是逛夜市大口吃喝、到餐廳用餐不用洗碗、輕鬆逛賣場、到電影院看電影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第九名的送小孩到學校上課,也充分展現了許多家長的壓力。

楊書成表示,疫情總有一天會過去,但面對後疫情的未來世界,如何在人際互動、經濟行為、防止疾病傳染間取得平衡,甚至是會因此造成商業模式如何改變,值得我們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