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東方之盾」聯合軍演,今天(9日)以日本開發使用的「16式機動戰鬥車」為主體,進行步戰聯合實戰訓練,讓美軍熟悉「16式機動戰鬥車」各項諸元,以便相互了解,進一步資源運用。

「16式機動戰鬥車」是日本防衛省為日本島嶼多山、路峽地型開發的輪式裝甲車。原始設計目的是為對付可能入侵到島上的游擊隊員和特種部隊,需要一種優秀空運性及公路機動性的高機動車輛,且必須有消滅輕型戰車和裝甲車等目標的火力。目前日本陸上自衛隊用作步戰協同,掩護步兵及建築物突襲支援作戰。據稱最高移動速度可達時速百公里以上。

「16式機動戰鬥車」主武器是105mm戰車砲,優點是可與74式戰車砲彈共用,在中距離擊破輕戰車和裝甲車,但缺點是輪型戰車和履帶戰車相比接地面積較小,導致穩定性較差,連帶影響射擊精準度。

而台灣與「16式機動戰鬥車」相當的則是陸軍兵整中心研發的「雲豹八輪裝甲車(TIFV)」,分為「CM-32」指揮車、「CM-33」榴彈機槍裝步戰鬥車、「CM-34」30公厘機砲裝步戰鬥車等3種車型。目前以國造TS-96遙控槍塔或Mk44巨蝮二式鏈炮為主要武器,「Mk44巨蝮二式鏈炮」射速每分鐘200分,除普通彈種外,還搭配有穿甲彈,對輕型裝甲、城鎮作戰破壞力強;2020年成立「獵豹專案」研發「105公厘輪型戰砲甲車」,以滿足105公厘火砲功能性需求,預計2023年為初期作戰測評。

美日「東方之盾」聯合軍演,9日以日本開發使用的「16式機動戰鬥車」為主體,進行步戰聯合實戰訓練。   圖:翻攝陸上自衛隊第14旅團推特

陸軍關渡指揮部CM34雲豹裝甲車於淡水河畔執行戰備任務訓練。   圖:翻攝中華民國陸軍臉書(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