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台灣在6月30日重啟「美台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會議,距離上一輪在2016年的對話時隔5年。由於美中兩國關係緊張,這次的美台貿易投資對話也受到外國關注。專家認為「TIFA會議的政治效應大於經貿的實質影響」,顯示出台灣在美國多邊主義下的重要戰略地位。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指出,TIFA會議順利舉行後,台美雙方根據十大議題達成初步共識,會中討論了疫苗代工的合作,以及雙方能否進一步簽訂雙邊貿易協議(BTA),和知識產權、供應鏈、醫療器材、數位貿易、金融、農業、環境與勞工、國際合作等問題。

自從美國現任總統拜登重啟TIFA貿易架構後,外界認為是因為政府今年開放萊豬進口,解決了美台貿易的問題,但專家則認為不只如此,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所長劉孟俊指出,美台重啟TIFA會議具有指標意義,代表的是拜登更重視「結盟」,因此拜登帶領的美國政府才會在亞太地區重整與日本、台灣的關係,來面對中國的威脅。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吳建輝則指出,恢復美台TIFA會議的地緣政治意義更大,他認為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召開的聯合聲明,可以看出「台海議題」在國際間的重要性。

歐洲議會也在今年5月通過凍結《歐中全面投資協議》(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CAI)這也讓外界好奇歐洲國家對中國的立場。對此,台灣經濟研究院項目主任高仁山指出,對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來說,需要結合民主國家來對抗中國,但歐洲是個未知數。

美國總統拜登。   圖:翻攝The White House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