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針對疫苗優先順序,始終有質疑聲浪指出不公平,過去陳文茜也曾批評政府,將政府高官放在高齡者前施打。陳文茜近來於個人臉書分享罹癌者的來信以及遭遇,呼籲疫苗優先施打順序資格,能將癌友施打優先順序再往前移。

陳文茜27日時在臉書分享一封罹癌母親的信,陳文茜首先提到,在台灣目前疫苗施打順序中,重大傷病癌症患者排名第九類,並質疑第二類施打人員名義上雖是中央和地方防疫人員,然而主計處,人事局等非第一線人員也包含其中;防疫第一線航站或是其他檢疫人員只佔少數。

信中說明,這位罹癌母親是在去年七月、女兒8個月大時被診斷出罹患乳癌,她描述自己當時為了女兒才撐下來:「得知自己罹患乳癌之後幾乎崩潰,但是為了陪伴女兒長大,努力接受手術、化療、放療、標靶治療、抗荷爾蒙治療」;接著提到,在癌症化療期間免疫力下降,身心靈倍感煎熬,即便完成療程,免疫力仍不如常人。

然而,「目前醫院醫療量能降載,廣大癌友原先必須住院的治療改成在門診做化療,所有化療病患擠在一間化療室等待治療,有的一排隊就是半天、好幾小時,與人群聚且大家因為化療免疫力都很低,染疫風險非常大」。

信中也提到數度寫信向主管機關,如衛福部、行政院、總統信箱、台北市政府信箱、新北市政府信箱等,卻遲遲沒有回音。期中台北市政府有轉交衛生局回應,衛生局僅回覆制式文章,說明現行施打優先次序便結案,回答令她很失望。

 

陳文茜今日,再次於臉書分享另一名罹癌母親以及一位男子的遭遇。

陳文茜27日時在臉書分享一封罹癌母親的信。 圖/擷取自陳文茜臉書。

「她,She,才四十二歲,兩個小孩,一個七歲,一個五歲。去年七月醫生宣告她得了最惡的乳癌,兩個乳房全部切除,之後進行六次化療:接著一年半持續以人工血管注射標靶藥物治療……」

「而他,He,不到五十歲:他的心臟主動脈三年前剝離,手術沒有完成:目前他的血管瘤已經大到5-6公分,隨時有爆裂死亡的風險。他本來準備五月底動手術,但疫情來了,醫院先是內部感染,醫生只好推遲他的手術。他,希望手術前能打一劑Moderna ,為了避免感染,加上他有血管攻擊史,但依照政府的政策,他年齡太輕,他是重大傷病患者,他必須再等一下,可能幾個月,才有「權利」注射第一劑疫苗。」

陳文茜分享的三個罹癌例子顯示,癌症病患在自身免疫力較差以及新冠肺炎威脅下面臨高度染疫風險,而國家訂定的施打順序也令人感到失望,廣大的癌症病患其實也在病痛與染疫風險中掙扎求生存。

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今年三月修訂最新指引,強烈建議所有癌症患者要優先接種新冠疫苗。六月初,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李冠德醫師表示,癌症患者一旦染疫,所有的治療都得停止,同時也得隔離,疾病若發展到肺炎,不只要投以對抗肺炎的藥物,同時也得對抗癌細胞,治療難度加劇,致死率將大幅提升。 

癌症患者免疫力下降,同時因治療而頻繁進出醫院,染疫風險高,染疫後治療不易,致死風險也高。目前疾管署公布最新施打順序,癌症病患屬於第九類「可能增加感染及疾病嚴重風險」族群。

陳文茜今日,再次於臉書分享另一名罹癌母親以及一位男子的遭遇。   圖/截自陳文茜臉書。

公費疫苗接種族群及順序。   圖/截自疾管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