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生活在台灣,我們已經習慣帶著口罩一年多了,但隨疫情升級,近一個月生活起了變動,原來的飲食、交通、娛樂或者辦公的方式有了很多限制。與人互動時更留意著安全距離,很久沒跟家人親友見面,到戶外走走呼吸空氣也提心吊膽,購物時也少了閒逛的彈性要盡速離開。

在面對風險時,身體的自主神經系統,會啟動戰逃反應幫助來我們因應眼前的危機,我們難免感到緊繃、壓迫和不適,這是正常的壓力反應,但這個機制適用在短期壓力因應上,我們眼前的疫情起伏或到緩解,尚難以明確的預期,過長僵化的戰逃反應會對內耗損我們自己。我們在對外病毒的防護策略盡己所能,也把一點時間轉向內,減少內在的耗損,讓我們的自主神經反應回到一個相對平穩安全的狀態上。透過這段時間學習和練習善待自己,可以幫忙我們的內在往那個方向去,以下步驟提供參考。

一、覺察

給自己安靜的五分鐘,問問自己「疫情之下的你好嗎?」:身體上感覺到什麼?人際聯結上感覺到什麼?心情上感覺到什麼?用幾個形容詞來回答這個問題。

二、安頓-重構

從回答的形容詞來觀察自己這陣子以來的努力與需要,並形成疫情下的短期替代計劃。比如:發現自己在疫情下,身體常覺得疲累無力,因為不能出門運動,生活在工作與家裡兩點一線,覺得意興闌珊、煩悶、無趣。我們可以留意、感謝自己為了減低感染風險而做的努力,同時注意到身體需要活動,人際、心情需要一些豐富多元的經驗,在限制下,創意發想和蒐集大家提供的策略,形成有趣適合自己的計劃來滿足需求,比如:有的人開始研究植物、有人做了家裡的大掃除、有的人則定時招開線上的家庭聚會…。

三、祝福

現代的心理學研究發現帶著關懷的心面對生命的苦能夠幫助我們回到一個穩定的狀態。練習給自己和身邊的人或世界一些祝福,如:面對疫情帶來的變動,真的不容易,我們都是,願我們平安、健康、安全,等待著疫情明朗,日子恢復往昔的時候。

作者:游芙雅 臨床心理師/振芝心身醫學診所、綻芯諮商所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