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級警戒期間,有媒體人在政論節目中,爆料某市場主委還持續辦理南部進香團一事,將爭議地點口誤,造成該區里長或區民困擾。受影響的里長要求在哪裡汙衊里長,就要在哪裡澄清道歉。
爭議發生後,媒體人立即透過臉書更正和致歉,政論節目也用同樣時段長度及粉絲團做出澄清。媒體人及媒體勇於認錯致歉,凸顯發揮媒體「自律」的自癒功能,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道路才有可能,反觀有些政黨、政治人物、媒體硬拗死不認錯,才會走入絕境。
抗疫如做戰,但這波疫情病人實在太多,許多人覺得壓力異常大,為了得到最新訊息,除了CDC記者會外,就是新聞媒體。當代人手一機,社群媒體是日常消遣與吸收資訊、知識的管道。媒體、自媒體須不斷產出大量內容,內容氾濫的情況下,資訊常錯誤流傳。
歷史如鏡,過去在許多政論節目上,冷嘲熱諷與胡說八道,鮮少看到媒體「自律」的功能,被打臉打到臉腫腫的,還是死不認錯。此刻有媒體人願意承認自己的口誤疏失的案例,就是媒體「自律」專業負責的表現。
關鍵在於,媒體的新聞部門應該要定期提出「自律」檢討內容,並提出改進建議,其中包括監督處理觀眾申訴意見及觀眾權利遭受侵害時之保護及救濟狀況。聽取專家建議,作為督導改善的指導。
從新聞學理論來說,「社會責任論」主張媒體所有權是一種公共信託,新聞媒體對社會負有義務。若新聞媒體無法做到提供社會公眾資訊時之真實、正確、公正、客觀,並恪守新聞專業義理,政府就應介入彌補現有媒介市場之不足,以制度設計、有所節制的行動落實社會所應擁有的、不受扭曲的新聞與資訊自由。
過去面對中天電視台換照爭議,政府的介入並非要控制或傷害新聞自由,而是要積極保障不受所有權操控扭曲的新聞自由能真正落實,以捍衛公共利益。媒體享受言論自由,也要善盡言論「自律」,避免媒體「內控」失靈。
大家印象還深刻,政論節目的圖卡讓舉國譁然:「200萬噸滯銷文旦,被倒進了水庫。」由於數字驚人,立刻有反對意見駁斥這是「假新聞」。儘管消息來源後來不得不澄清是重量單位的口誤,但仍被質疑情節太誇大,掀起的論戰烽火連天,這就是媒體內控機制失靈,需要「他律」的介入。
除了媒體「自律」功能外,往往民眾會陳情電視新聞報導的內容,過去NCC也都委外進行了新聞觀測、統計,以資訊公開的方式提供科學化的分析結果。此類研究能客觀地讓社會大眾瞭解電視新聞報導的呈現、議題的選擇,協助民眾檢視並促進電視媒體「自律」。
諷刺的是,此刻有人借題發揮與朝廷立場不同的就是造謠,其實我們都知道造謠與口誤是不同的。這些說法中,有濃厚的話語操作成分,也有認知上的混淆,話語的操弄,最終是想影響國人的認知和行動。因此,閱聽者應當時時反省這些問題,保持清明的認識。
進一步來看,言論自由必須以更多的言論事實來佐證,媒體人失言也容易成為輿論訕笑或撻伐的對象,言論信用會不斷貶值,媒體人應該要有更高的事實查證要求,雖然目前無具體標準,其實這也牽涉媒體的自律規範問題,內控機制就很重要。
直言之,民主的可貴就是自由,但這也正是民主的弱點。疫情期間,媒體於報導或評論相關新聞時,除應落實新聞事實查證工作,提供正確訊息外,相關用語或標題,以保障相關人權。民眾除了希望看到更正致歉外,類似事件也應該要先送請自律委員會進行檢討,避免再發生。
眾所周知,任何閱聽人要在這紛雜的世界,釐清許多訊息與議題的來龍去脈,的確不容易,但是與其浪費時間耗在如同垃圾般瑣碎又片斷的訊息,不如趁著疫情好好的廣泛閱讀,建立背景知識,才能成功建立一個健康的公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