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也是這波疫情的受害者之一?近日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又開始肆虐,學生被迫在家遠距上課,不少上班族也進行居家上班。雖然有貓奴抱怨在家辦公總是被主子干擾,不過看看這隻貓咪的心聲,想必也是現在許多貓的內心話啊!

虎斑貓「糖糖」最近面臨貓生最大困難。(圖/網友陳小姐授權提供)

自從疫情升溫後,糖糖的鏟屎官陳小姐每天在家上班,讓原本糖糖感到相當困擾!(圖/網友陳小姐授權提供)
住在新北市的7歲「糖糖」最近就面臨奴才陳小姐居家上班的困境,由於平時她活動多,通常會在晚上8、9點才回家,因此陳小姐下班後就是糖糖瘋狂撒嬌的時間。不過因為疫情影響,陳小姐從幾天前就開始在家上班,一開始糖糖覺得很新奇,會一直找奴才玩耍,但是一兩天過去牠開始覺得不對勁,奴才怎麼一整天都在家?

陳小姐每天在家不時會呼喚糖糖、對牠又撸又吸,讓牠相當無奈!(圖/網友陳小姐授權提供)
雖然有冷氣吹但是卻關閉牠最愛的窗台風景區,而且奴才不時會叫牠或是摸牠一下,讓牠覺得受到「騷擾」,因此牠開始在早上坐在門口對奴才怒吼催促她「快點出門」,晚上就一臉厭世倒在一旁,讓陳小姐忍不住用牠的口吻寫下:「今天被抱9次、被吸10次、被撸7次、被無意義叫喚30幾次、被強行喵喵對話20幾次………疫情可以趕快結束好讓人類去上班嗎?我他喵的真的快累死……」。

糖糖:「疫情可以趕快結束好讓人類去上班嗎?本喵覺得心好累!」。(圖/網友陳小姐授權提供)

糖糖白天催促陳小姐外出上班,晚上一臉厭世倒在一旁思考貓生!(圖/網友陳小姐授權提供)
陳小姐受訪時表示,糖糖是在奶貓時期因不明原因被母貓遺棄後,她就收編到現在,平時很黏陳小姐,雖然平時不親人也不親貓,但是客人來還會「禮貌性招待」10分鐘,被摸太久就會翻臉咬人,是一隻相當有個性的貓咪。

糖糖:千萬不要回應奴才呼喚,不然會出大事!(圖/網友陳小姐授權提供)
陳小姐將牠最近「心很累」的照片分享在貓咪社團,短短兩天就吸引超過1.6萬人次按讚分享,許多貓奴也開始分享被自家貓嫌棄的照片,有的人還笑說:「貓是疫情最大的受害者」、「太殘忍了吧,應該養兩隻平均分攤痛苦啊」、「貓:求隔離」、「奴才為什麼還不滾去上班」、「家有5貓,5貓輪流分配工作量,結果5隻都非常累」、「懷疑貓生(眼神死)」、「抓到商機,寵物植毛疫情結束寵物都被撸禿了」。

糖糖:偶們喵星人也是疫情的受害者啊!(圖/網友陳小姐授權提供)

指揮中心統計至5/19,全台本土案例。(圖/NOWnews製作)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
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新聞來源為「NOWnews 今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