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延燒,新冠病毒到底如何傳播?一定要同處一室?近距離長時間接觸?對此,名醫潘建志用最新「案2958」的例子說明新冠病毒「空氣/氣溶膠傳播」的能力,直呼顛覆了認知,要大家有不一樣的防疫思考方向,直指社交距離可能要「拉的更遠」。

潘建志直言:案2958,中國醫大護理哥,是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個案。描述這位19歲中國醫藥大學護理系男大二生,5月13日和11名同學至台中市東協廣場,美樂蒂KTV唱歌。有傳染力但自已不知道的朝陽科大妹在隔壁包廂和一群人唱,兩邊互相不認識也沒有交集。中國醫大護理哥唱完5天後開始咳嗽,5月20日確診。潘建志說,「這是我在台灣疫調中,看到「最確定」的空氣/氣溶膠傳播。

潘建志解釋:新冠病毒除了飛沫傳染,也有空氣/氣溶膠傳播能力,美國CDC2周前修改指南,加入氣溶膠傳播,要求「社交距離要拉的更遠」。

潘醫師描繪一個場景:新冠病毒的氣溶膠微粒,在室內從一個KTV房間的房門飄出去,再飄進另一個KTV房間裏,還能有感染能力。再提及「高雄海鮮餐廳不同包廂間的傳染」案例,指出除了懷疑廁所被病毒污染,也可能是氣溶膠直接傳播病毒。

潘建志還分享了一個紐西蘭的個案,在防疫旅館隔離14天裏,被隔壁一個隔離12天確診的個案傳染。疫調人員回看監視攝影機,兩個人完全沒接觸過,甚至兩個房間的房門從沒有同時開啟過。源頭個案開門飛出病毒,關門,病毒在走道空氣間中懸停,等另一扇門打開時再飛進去。經由基因定序確認,傳染真的發生了。

潘醫師表示,這種空氣/氣溶膠傳播力,「真的很扯」,「但不奇怪」。麻疹病毒和肺結核桿菌也有這種能力,只是我們都打過疫苗所以不在意。

潘建志提醒,大樓/醫院/廠房,有許多房間,在通風不好,新冠病毒量高的時候,病毒可能透過空氣在不同房間之間傳播。這完全顛覆了許多醫學專家對新冠病毒的認知,但我看到的証據如此,必需寫出來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