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梅克爾政府防疫不力,四月以降疫情第三度飆高,9日單日新增近2.4萬,民眾一片怨聲載道。在疫情初期一度有效控制的德國,為何流落至此無序貌?學者認為,主因是聯邦各州缺乏一致標準,並可能摻雜選舉因素。

2020年疫情初期,歐美各國對新冠病毒的來臨不知所措,惟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活用自身科學背景,祭出「科學防疫政策」──成立專屬防疫小組,鼎力支持醫療專家提出的防疫作法,一度有效壓制國內疫情;然而好景不常,德國的疫情自10月後每況愈下,直到2021年初趨緩,不料4月再度飆高,7日一度達到單日3萬例確診,至今總確診直逼3百萬例、總疫歿7萬8千例。

德國數月來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然而日前部分州卻宣布全面放寬限制措施,亦有部分州開始實踐安全開放政策,提倡進行病毒篩檢,測試結果陰性者有權享有更多自由。如是的「示範地區」計畫已在國內進行,卻不是全數都有正面回響──缺乏嚴密的科學監測、缺乏對局勢的統一認識,許多示範區的疫情反而逆向持續加劇。

德國人一向標榜守序,近期危機管理何以一敗塗地?有學者表示,問題可能出自德國憲政的聯邦制。《基本法》賦予德國聯邦各州在教育等領域擁有自主權,同時也保障各州有權制定和實施感染控制措施,最終竟造成中央、地方防疫不同調,相關政策朝令夕改。

據《德國之聲》的報導,政治學家諾伊格鮑爾(Gero Neugebauer)認為,「聯邦和州政府對於 『共同利益』缺乏共識,州長們總是以對其所在州最有利的方式來解釋共同的利益。」他指出,德國近於今年9月26日選出第20屆聯邦議會,各聯邦州長擔憂對疫情採取強疫措施將削弱正當性,從而在選戰中失利。

梅克爾也曾有意在全國實行短暫但統一的停擺措施,但民眾過去便曾不耐遵守強制性的個人防護、封城政策,輔以各邦首長以民意為主的考量,進而出現各地不同調的狀況。貴為聯邦總理,梅克爾沒有宣布全國性封城的權力,若有任一邦反對,再正確的防疫政策方向都得面臨改變甚至取消,中央和地方缺乏拿出統一的規定,眾人早已不知何項規定適用於何邦、又不適用於何邦。

對此,梅克爾已認知收緊《傳染病防治法》的急迫性,欲以此賦予聯邦政府更多權限,擬在下週二著手討論;不過目前仍不清楚總理何以快速修法。 

根據CSSE COVID-19公布的最新數據,9日德國境內確診案例新增2萬3935例,死亡案例新增246例。

德國數月來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已認知收緊《傳染病防治法》的急迫性,欲以此賦予聯邦政府更多權限,擬在下週二著手討論;不過目前仍不清楚總理何以快速修法。   圖:翻攝自انجيلا ميركل - Angela Merkel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