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號脫軌事故2日造成嚴重死傷,臨床心理師林姿吟表示,救難人員被賦予在災難發生時,以最迅速及有效的方法突破障礙,把握黃金救援時間,努力搶回每一條徘徊在生死關頭的寶貴性命重責大任,因此,平時即接受各種模擬訓練以備不時之需。

林姿吟說,每回的災難現場都是獨一無二的,埸景、傷亡人數及樣貌、合作伙伴及搜救過程中的各種插曲,無論如何還是得先收起各種五位雜陳的情緒,集中精神及體力救出生還者,以順利完成託付的任務。

她也說,雖然身為救援者,在災難現場還是出生入死的血肉之軀。只是肩付著大家的殷殷期待,救災時可能遭遇的危險及體力透支的疲憊,在選擇這個身份的當下時,早就置之度外。

林姿吟提到,在救災的任務即將告一段落,而當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倖存者及罹難者家屬時,是否也能關心這些曾經從四面八方奔赴現場救援的醫護人員、軍警、消防及救難隊員?同樣經歷災難的現場,目睹殘駭、聽聞慘叫及吸著五味雜陳的空氣,伴隨破壞機具刺耳的吱吱作響,這些記憶,是無法隨著轉身離去就留在當地。可能伴隨著夢境或某個熟悉的場景,再度誘發這些曾處於這種駭人情境的高張狀態。

林姿吟強調,助人者同樣會經歷災難現場重現、再度受到驚嚇、無力感或無助感湧現的重大創傷候症候群,只是限於助人的的角色,常常忽略或隱藏這樣的徵兆。請大家在關心名單上的傷亡者及家屬之外,不要遺漏了這一群可能躲在暗處舔傷的無名英雄。

針對太魯閣號事故,日本專家分析,隧道空間狹小是此次傷亡慘重的主因。   圖 : 紅十字會提供

林姿吟強調,助人者同樣會經歷災難現場重現、再度受到驚嚇、無力感或無助感湧現的重大創傷候症候群,只是限於助人的的角色,常常忽略或隱藏這樣的徵兆。   圖 : 林姿吟 /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