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當局計畫以「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代中學現行的「通識教育科」,並強調這是優化相關科目。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是要強化對中學生的「國民教育」。
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公開考試委員會今天公布高中科目的「優化方案」,並將向香港教育局提出建議。
相關優化方案涉及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通識教育科,前3者只是精簡或整合部分課題,但「通識教育科」則改名「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改名後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以香港、中國和當代世界3個主題為核心內容,屬於必修必考科,並將為學生提供前往中國大陸學習的機會。
對於當局修改通識科,外界普遍相信與「反送中」運動有關。這場運動前年中爆發後,有大批大學和中學生參與,他們在運動中展現了極強烈的「反中」甚至「港獨」情緒。
在運動仍在進行期間,當時已有親政府黨派認為這是通識科「惹的禍」,呼籲當局修改通識科,以強化學生的愛國教育。
而北京中央也相當關注有關問題,一直強調必須做好對香港學生的「國民教育」。
目前香港中學實施的「通識教育科」一般是教授學生常識,內容以時事新聞為主,初中為選修,高中為必修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