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聯合英國、加拿大與歐盟制裁新疆官員,同時,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與紐西蘭的外交部長發布聯合聲明指「中國侵犯人權證據確鑿」,呼籲中國立即停止壓迫維吾爾人。此外,瑞典H&M服飾集團在2020年以種族滅絕與強迫勞動為由而拒用新疆棉的聲明,也引起包含淘寶在內的許多中國電商將其產品下架。事實上,中國有無違反人權或強迫勞動的事實,在中共官方拿出美國黑奴做為比較已非常清楚,也就是中國確實有強迫勞動,但至今卻並未像美國一樣有所反省與承認錯誤。

中國強迫勞動的事實

有關中國強迫勞動的議題,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在去年3月份公布報告指出,包括Adidas、Gap與Nike在內的多個國際大品牌,被指控在公司的棉製品供應鏈中,使用維吾爾人被強迫勞動生產的棉花。美國全球政策中心(Center for Global Policy)於今年一月14日發布報告表示,新疆內部3個維吾爾族為主的區域,2018年送了至少57萬人去摘棉花,作為國家強迫勞動力轉移計畫的一環。換句話說,在勞動人權不斷受到重視的當下,由中國官方對於強迫勞動的事實仍毫無悔意的情況來看,具有中國元素的供應鏈有很大可能性是血汗勞動的供應鏈,這樣的現象在品牌附加價值越低或勞動密集度愈高的產品中會愈趨明顯,這也再次證明中國違反公平貿易的行為。

拒用新疆棉對於紡織供應鏈的影響

在歐盟、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與紐西蘭等國對於中國侵犯人權的制裁行動後,不同品牌對於是否使用新疆棉的態度並不相同。即使中國市場是許多廠商重要的獲利來源,但是,仍然有許多歐美品牌是表態「不會使用新疆棉」。對以紡織代工為主的台灣業者而言,拒用新疆棉對於棉花市場與紡織供應鏈,將會帶來幾個可能影響。

首先,由於新疆棉被部分品牌業者排除,因此,在品牌業者的需求不變下,業者的棉花採購來源減少,原來採購新疆棉的業者轉而使用其他國家所生產的棉花,故棉花的價格必然會上漲。若業者有棉花的存貨,將可因為價格上漲而產生額外獲利,否則,棉花價格上漲將會提高業者的採購成本,進而減少獲利。

其次,對於紡織供應鏈的廠商而言,拒用新疆棉花能否讓台灣業者受惠轉單的效益需視與台灣廠商合作的下游品牌業者而定。若品牌業者支持使用新疆棉花而受到消費者的大量抵制,則台灣代工業者可以代工的數量將會減少;若品牌業者因拒用新疆棉花而受到消費者的認同,讓消費者願意用鈔票讓這些無新疆棉的貨品下架,則在此供應鏈的台灣業者將會受益。換句話說,新疆棉事件是否使得台灣紡織供應鏈得利勿過度樂觀。

最後,棉花是紡織產業的重要原料,一旦強迫勞動的新疆棉花被拒用,必然會使得過去為了接近原料產地而在中國投資設廠的廠商移出中國,當勞力密集產業持續移出中國,對中國的就業市場衝擊將會更大,同時,中國的經濟與世界經濟也會進一步脫鉤。

中國經濟的壞消息有增無減

從美中貿易衝突、美中科技管制、武漢肺炎與新疆棉事件來看,中國政府與美、加、英、澳與歐盟間的衝突持續升溫,即使對中國友善的歐盟也已開始轉變,這樣的發展趨勢一方面會大幅降低外國人到中國投資的意願,二方面會加速外國企業移出中國市場,進而影響中國的新增就業,對於中國要發展「十四五規劃」中的「內」「外」雙循環都不會是好消息。

本文經央廣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