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台灣前途的算命仙有夠多,有說中國6年可以武統台灣,也有說10年的,其實無論中國幾年會武統台灣,這些臆測都奠基在中國不怕外國干涉制裁而「敢」對台灣動武的前提下。所以台灣最該做的是如何增強國力,壯大自己才是正道,而不是每天數饅頭等著別人來挑戰與兼併。 

最近有關中國何時會對台灣動武的預測越來越多,這當然是基於兩個前提:中國已經不怕美國的軍事力量了,中台武力差距過大所致。客觀地來說,台灣的軍事力量當然不足以跟中國匹敵,但是就地緣政治的觀點,台灣的地理位置讓台灣成為陸權勢力與海權勢力勝負的決勝點,台灣又位處於東北亞與東南亞的路衝,這都讓美國不能輕易讓出台灣海峽與巴士海峽,因為台灣海峽與巴士海峽的制海權與制空權被中國拿下來,這代表了太平洋不再是美國獨強的局面,美國將被迫退到數千海里後的第二島鏈甚至夏威夷以西的東太平洋了。 

特殊的戰略位置使得台灣在中美對抗中顯得左右為難,如果中國又不願意放棄對於台灣併吞的企圖,在中美對立的局勢下,台灣四周就成為雙方勢力對抗的灘頭堡。新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接受近期接受BBC專訪時就表示,中美之間的衝突比5年前更可能發生。他堅持認為雙方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還不大」。李顯龍說,如果美中兩國都因為自己的國內情勢,而考慮對彼此繼續採取強硬路線,雙方便很容易陷入僵局。他呼籲中美兩國慎重以待對方,真衝突起來是很大的事件,這讓新加坡無法選邊站。位於暴風眼之中的台灣就更難以脫身了。 

台灣如果要在這次的美中對抗中持盈保泰,除了地理位置的優勢外,加強台灣的產業建設,讓台灣成為重要的關鍵性產業製造重鎮,乃為不二法們。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就扮演了「護國產業」的重要角色。不僅歐美等國,全球汽車晶片供不應求,連汽車產銷大國的中國大陸感受深刻。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指出,大陸車用晶片進口率超過9成,中國大陸汽車晶片短缺可能會持續長達10年之久。

由於大陸的半導體產業仍未成形,汽車用晶片也必須依賴外國甚至台灣的產品,為提升關鍵汽車晶片自主供給能力,去年9月,大陸科技部、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聯合70多家企、事業單位,共同成立「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努力實現大陸汽車晶片產業的自主安全可控和全面快速發展。但是在短期間內,半導體對中國仍然是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如果為了政治目的強奪台灣,必定讓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秩序大亂,甚至造成全球經濟危機。 

中國要吞併台灣除了歷史因素外,要成為世界一哥必定要攻克台灣;相對的,美國如果要防範中國成為世界霸主,守住台灣就是這個核心要塞。這因為這樣的因緣,我們更要壯大台灣自己,只要我們能有多一點像半導體這樣的產業出現,善待台灣就能成為世界的共識,也是避免中國一意孤行想要吞併台灣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