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癌症標靶抗癌藥物副作用高,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研發出新的抗癌藥物,可以提升療效並降低副作用,且只需要20%用藥量即可達到數倍對大腸直腸及胰臟腫瘤生長之抑制效果,獲美國FDA核准通過試驗中新藥(IND)申請。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新藥研發團隊於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成功研發出小分子抗癌藥物傳輸系統DBPR115,和市售藥物CPT-11相比,僅需20%用藥量即可達到數倍對大腸直腸及胰臟腫瘤生長之抑制效果,能有效攜帶連結之藥物至腫瘤細胞,提升療效並降低副作用。
DBPR115經成功技轉並完成臨床前試驗後,於2020年12月15日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出試驗中新藥(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IND)申請,並順利於2021年1月15日獲美國FDA核准同意執行第一期臨床試驗,為國內第一個本土研發之抗癌藥物傳輸系統的具體成功案例。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鄒倫表示,此技術的亮點是以小分子胺化合物取代抗體的角色,並與市售的抗腫瘤藥物結合,達到傳遞並集中抗癌藥物至腫瘤組織的功能,如此便能增加腫瘤中抗癌藥物的濃度,提升抗腫瘤藥效且降低副作用。小分子胺藥物傳輸系統除具備上述之特性外,還可增強所攜帶的藥物辨識之信號,亦倍增傳輸系統找尋信號的能力,使治療效果更好。
相較於大分子的傳輸系統,用於攜帶藥物的小分子胺化合物更容易優化製程,生產成本較低廉,且造成免疫反應的機率小,相對於生物製劑的優勢更多,限制條件更少。綜合以上優點,研發團隊於技術移轉後,將共同推動研發成果產業化由廠商承接後續新藥開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