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突擊式宣布禁止台灣鳳梨進口,對我國果農造成重大影響。至於禁進口原因,國台辦表示多次從台灣鳳梨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對此,總體經濟學者吳嘉隆今(2)天分析,如果從更深層面看待,禁進口一事反映中國能掌握的外匯並非表面上看起來那樣,而是「不夠用」,所以只能砍掉很多外匯開支。

吳嘉隆在臉書PO文指出,中國先前也禁澳洲的牛肉與紅酒,對外的說法是「報復澳洲支持獨立調查武漢病毒來源」。然而,這項禁令的背後原因,可能也與本次台灣鳳梨一樣,需要砍掉外匯支出。2019年8月中國限制陸客來台自由行,團客後來也取消,表面上稱「教訓蔡英文政府搞台獨」,但背後原因可能也是要砍觀光外匯支出,要保外匯儲備。畢竟從日本到法國、英國,許多百貨公司裡的大量中國遊客不見了,而不是只有台灣。

吳嘉隆分析,去年2020年中國(有包含貿易順差在內的)外匯淨流入超過5,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只增加1,000億美元左右,顯示這其中有大量的資金在外流。資金外流的可能性有三:「外資在撤出」、「高官把私藏的貪污的錢洗到國外」、「在國外大撒幣」。

吳嘉隆認為,中國不是不想花錢,但可能是手上實質掌握的外匯不夠用,但又有很多外匯儲備要用來償還即將到期的(在國際市場借來的)美元債務,所以就找個藉口,朝台灣水果下手。

總體經濟學者吳嘉隆分析,如果從更深層面看待,禁進口一事反映中國能掌握的外匯並非表面上看起來那樣,而是「不夠用」,所以只能砍掉很多外匯開支。   圖:翻攝自吳嘉隆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