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武漢肺炎疫情(COVID-19)仍未平息,施打疫苗成了終止病毒肆意擴散的最大指望,當各國紛紛尋求足夠的疫苗來源時,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日前對外表達對於各國獲得疫苗不均的擔憂,他認為富裕國家擁有足夠的能力來囤積效力高的疫苗,但卻讓貧窮國家因而失去施打的機會,他提出警示,這將對全球公衛發展帶來可怕的災害,貧窮國家成為全球防疫的缺口。

防疫為先 疫苗不該成為政治攻防的工具

譚德塞的說法確實點出當前國家實力落差所造成的問題,疫苗分配的公平性及優先性應當有更完整的規劃與安排,這是國際社會共同的責任,當然也是WHO主責全球公衛體系運作該關注的態勢。不過,譚德塞卻只是說出當前疫苗供給情形的一半事實,疫苗分配得宜之外,疫苗過度政治化操作的現象也必須加以關注,尤其部分國家如中國、俄羅斯就透過疫苗進行外交攻防,這對疫情防治來說,恐怕會掀起另一波的衝擊。

端看目前六種主要的疫苗類型,有效性、免疫性及穩定性都有所差異,甚至部分疫苗尚未有完整的人體實驗結果便流入市面,這儼然是把人類的健康福祉進行不確定的試驗研究;可悲的是,就是因為高效疫苗多被富裕國家掌握,使得貧窮國家淪為低效疫苗的實驗場域,這背後還存在著國家之間的複雜政經關係。事實上,中國跟俄羅斯就是透過這樣的機會,大量向弱勢國家輸出自產的疫苗,表面上是國家形象工程,實質卻是將疫苗作為國家機器的工具。

中國疫苗低效力 要求引進說法其心可議

值得關注的是,已有許多國家對於中國國產疫苗的效度感到質疑,甚至對放大鏡檢視研發流程不透明的問題,這從中亞地區部分國家的態度便可以觀察得到,不免讓人懷疑中國政府欲透過疫苗外交來增加更多人體試驗的數據,有些國家為了保持與中國綿密的經貿關係,以及接受來自中方防疫醫療物資的援助,竟甘於和中國製藥公司進行藥性測試的合作,這已造成當事國內部民眾的擔憂,在政府提供疫苗施打的安排時,不知不覺卻成了實驗白老鼠。

讓人感到諷刺的是,台灣政府逐步尋求國外疫苗的來源時,不時有政客在為中國疫苗說項,甚至矛頭指向民進黨政府對中國疫苗的政治歧視,還有前總統大言不慚的要求政府應當接受中國疫苗入境,其背後的算計為何讓人難以想像。國人必須留意的是,日前原本台灣簽署訂購的德國BNT疫苗差點因為中國的介入而落空,此再對照那些疑似替中國疫苗表示歡迎的說法,不禁讓人感到毛骨悚然,明明有更好的疫苗可選,卻偏偏要台灣接受效力低的中國疫苗,其心可議。

台灣同步研製疫苗 展現對全球公衛的貢獻

這些替中國說話的論點大多集中在某一方,打從去年疫情肆虐開始,不斷在防疫上硬扣上兩岸複雜的問題,包括中配子女來台、台商返台專機、口罩出口限制等,而這些中國在台代理人卻無視防疫為先的道理,一再透過各種風向操作手法讓疫情泛政治化、兩岸化。就在近日,德國BNT公司承諾會將疫苗賣到台灣,這不就證實了遭中國打壓的事實,但曾汙衊衛福部從總公司購買疫苗是「偷雞摸狗」的說法,如今對此卻啞口無聲,這種看衰台灣、見不得台灣好的想法實在令人感到不齒。

持平而論,當前國際社會對中國疫苗的有效性仍存疑,在仍有其他選擇的前提下,本當以可受檢驗的有效疫苗為先,這才是對國民健康保障的負責作法;況且,中國不久前才利用疫苗外交來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威脅利誘蓋亞那不得與我國互設辦事處,此時此刻要台灣接受中國疫苗根本就是一種犬儒的心態。於情於理,面對全球疫苗之亂,台灣要積極拓展疫苗來源的同時,也必須謹慎看清目前的處境才是,用濫罵來為敵人作嫁,除非是自利的政治考量,政治干預人民健康完全對台灣沒有好處。

當然,進口疫苗只是解決燃眉之急的作法,尤以目前病毒已有變種情形,甚至有與其他病毒合體突變的可能,對目前生產的疫苗是否有抗藥性,甚至衍生更廣泛的傳染性,則都不能輕忽;換言之,自力更生、與時俱進研發本土疫苗刻不容緩,當前台灣國內自行研發的高端、聯亞疫苗已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如何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同時和國外進行合作來因應病毒突變,對台灣相當重要,也可以展現台灣對全球公衛發展的貢獻。

中國製疫苗、血清一直以來都沒有開放進口。(中國疫苗示意圖)   圖:翻攝自中國生物CNBG微博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上宣布,台灣已與美國Moderna公司簽署505萬劑COVID-19疫苗供應合約。   圖:翻攝自疾管署直播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