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要揮別多事的庚子鼠年,迎來辛丑年。從早期的農業社會開始,水牛和黃牛,協助農人完成粗重的農作,是農村農耕不可或缺的助力。上個世紀60年代,政府推廣農業機械化,農耕機取代了耕牛,水牛與黃牛才逐漸退出農地。不過,牛的勤奮、辛勞、一步一腳印、負重前行的特性,也形塑著台灣文化,被視為最能代表台灣的精神,水牛在農業生產、國民生活與文化傳承上與國人有著深厚的連結感。台灣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而能有現在的經濟成就,實在不應該忘記台灣牛的付出與貢獻,牛的勤奮、刻苦、一步一腳印精神,依舊值得台灣人學習。

雖然在田野上越來越難見到耕牛的身影,不過,在一些比較偏遠,農耕機無法到達的農地,還是需要仰賴水牛翻土、整平水田後,才能插秧。農人、水牛一起在土地上勞動,仍舊是動人的田園風景。距離台北大都會區不到一個小時車程的淡水下圭柔山,仍有農民在淡水下圭柔山飼養水牛,一直到目前為止,仍可在此處看見牛隻低頭吃草或是泡在水中納涼的景致,數量牛隻數量不多,但風景依然動人!

除了協助農人耕田之外,蚵農也非常倚靠牛的勞動。早期彰化縣芳苑鄉的蚵農仰賴黃牛拖著牛車載運剛從海裡挖起的蚵仔,一直到底盤更高的鐵牛車出現後,黃牛拉著滿載蚵仔的景象才逐漸消失。一直到最近10年,芳苑海牛闖出名號,蚵農再度駕著牛車出現在潮間帶上。只不過,現在載的是觀光客,讓他們體驗坐牛車的感受。

水牛也見證了台灣農業的興衰,彰化縣鹿港、和美、福興昔日良田萬頃,農地慢慢的變成工廠之後,許多往日的農村文化、割稻盛況出現在工廠的彩繪牆壁上,稻田、水牛、牧童正是其中最常出現的彩繪元素。如今,水田消失、老農凋零,水牛的身影也越來越少見,昔日的農耕文化只能留在工廠外的彩繪牆壁上供人緬懷。

彰化縣芳苑鄉的蚵農早期仰賴黃牛拖著牛車載運剛從海裡挖起的蚵仔,自從底盤更高的鐵牛車問世後,黃牛拉著滿載蚵仔的景象遂逐漸消失。一直到最近10年,芳苑海牛名號闖出,蚵農再度坐牛車出現在芳苑的潮間帶上。只不過,現在載的是觀光客,讓他們體驗坐牛車的感受。2017年攝自彰化縣芳苑鄉   圖:張良一/攝

彰化縣溪湖鎮一位農人用牛車載運沙土。彼時,在彰化溪湖鎮還有沿海的二林鎮、芳苑、王功和大城,牛車仍是很普遍的交通工具。1989年攝自彰化縣溪湖鎮   圖:張良一/攝

彰化縣溪湖鎮一位老農在田裡辛苦工作一個上午,駕著牛車回家吃午餐。1995年攝自彰化縣溪湖鎮   圖:張良一/攝

仍有農民在淡水下圭柔山飼養黃牛,一直到目前為止,仍可在此處看見牛隻低頭吃草的美麗景致,然而此地也是淡海新市鎮二期計畫的預定地,若計畫案通過,農地被徵收,此景將不復再見。2017年攝自淡水下圭柔山   圖:張良一/攝

一頭耕田的黃牛被綁在農田旁的墳墓上,老農過世後通常被葬在自己耕種過的農地旁。1990年攝自彰化縣二林鎮   圖:張良一/攝

現在許多農地淪為農地工廠,往日村民換工一起割稻,水牛拉著牛車載運稻穀的畫面不復見矣。如今,水田消失、老農凋零,水牛的身影也越來越少見,昔日的農耕文化只能留在工廠外的彩繪牆壁上供人緬懷。2017年攝自彰化縣福興鄉   圖:張良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