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最受台灣人民關注的大事件之一應該是拜登正式就職入主白宮。而同時,台灣戰貓蕭美琴則在其推特上PO出一段應邀在白宮現場參加就職典禮的影片:Honored to represent the people and government of Taiwan here at the inauguration of President Biden and Vice President Harris.

同步,美媒《華盛頓郵報》在1月21日刊出一則標題:「台灣駐華府特使蕭美琴」(Taiwanese envoy to Washington)。《華郵》並且還引述蕭美琴在推特的話「民主是我們的共同語言,自由是我們的共同目標。 我期待著與下一屆政府合作,以深化我們的共同價值和利益。」(I look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the next US administration in advancing our common values and interests.)最引人注目的是,《華郵》在報導最後加了一句:「由於台美還沒有正式外交關係,因此蕭是台灣事實上的美國大使。」(Hsiao serves as Taiwan’s de facto ambassador to the United States, as the two do not have formal diplomatic relations.)

這是1979以來,台灣首次獲得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國會聯合委員會」(JCCIC)的具名正式邀請,而不再是由美國國會議員所提供的一般入場卷參加。台灣外交部說明:這次蕭大使所獲得的正式邀請,比照國會議員及外交使節團的入場安排,代表台灣正式出席就職大典。

華春瑩續扮分化攻擊手的「黃鼠狼」!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 圖:取自中國外交部(資料照片)

與此同時,北京趕在拜登就職前的20日深夜祭出「對龐畢歐等28位前朝官員的制裁令」。算是中共要對拜登新政府發出首發分化美國兩黨警訊。對習近平而言,這是繼毛澤東之後敢於挑戰美國的頭位中共領袖,對內重重刺激了中國民族主義情緒,藉以確立其個人至高威望,對外則顯露其絕不委屈的大國意志。

然後再經由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借用拜登就職演說中闡釋的語言向其曉之以「民主」的大道理,並對美國提出呼籲:「民主是應該允許不同聲音,分歧不該導致分裂」。華春瑩依此論述說:「這個說法,也應該體現在國際關係當中。不同社會制度、文化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國家,應當可以和諧共存合作,為實現世界和平與穩定發展做出努力」。

那麼,我們似乎可以經由華春瑩那一大套充滿「感性陷阱」卻處處帶刺的語言進行反思:美中問題究竟是「分歧」還是「分裂」?

真正的答案,美中之間既非「分歧」亦無「分裂」可言,無乃是兩套平行世界的人民之「生活與思維方式」的強烈衝突與對抗。

華春瑩代表中方向拜登政府發出了這樣不適宜的「和解」邀請,但正在急於要團結國內紛亂政局的拜登政府隨即出現強烈反應,直指北京此舉「徒勞」、「犬儒」。拜登總統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荷恩20日當晚就對《路透社》表示:「在就職當日實施這些制裁看來是企圖利用美國的黨派分歧。美國兩大政黨都應該批評這一徒勞和刻薄的舉動。」

蘇起們又隨著北京風向聞雞起舞

根據蘇起的解釋,中國歷經這幾年教訓,不會再容忍出現「川普第二、蔡英文第二」的美台領導人組合。 圖:新頭殼合成

相對的,台灣親中的《中國時報》於1月20日專訪國安會前祕書長蘇起時則指出:拜登時代後兩年的2023至2024年,若3條件同時存在,就可能造成台灣問題的終結。蘇起所謂的3條件意指的分別是:「蔡英文一意孤行挑起兩岸對抗、拜登政績不彰民主黨難連任、中美談判台灣問題妥協不成」。

蘇起預測:「3條件若都存在,悲觀的劇本就會成立」,根據蘇起的解釋,中國歷經這幾年教訓,不會再容忍出現「川普第二、蔡英文第二」的美台領導人組合,重演2016到2020年針對大陸的台灣牌攻勢,若3條件同時存在,加上習進平背負著第三任期連任壓力,對中國就是「我跟美國談不攏,台灣又不願談,只有靠自己解決台灣問題」。

此一專訪的荒唐性全落在於蘇起的結論。他認為,3因素只有第一項是民進黨政府可掌握的,現下美國內政問題自顧不暇,靠山都快沒了,他認為在這個新開始,蔡政府應發揮「政治就是可能的藝術」智慧,勇敢轉彎,現在是最好時機,也是最後機會。

引中共入台,正是台灣人的毀滅之日

前國安會秘書長、台北論壇董事長蘇起。 圖:周煊惠 /攝

蘇起的整個訪談,無非就是想透過媒體對國人提出恫嚇性警告:「小英政府必須要有智慧地快速轉向,遠離美國去靠攏中國。」蘇起的此一專訪內容,在中國境內立刻被各路黨媒大肆報導轉換成中共大內宣。

早自美中貿易戰之際,蘇起等在台親中人士就不斷倡言親近美國對台灣百害無一利,惹怒中共必然引來台灣的毀滅。

現在川普敗選卸任總統,這類親中人士又續談其北京的不可抗拒論,他們天真地以為拜登新政府必然揚棄川普的抗中政策而轉為跟中共緊密合作。

然而,現實的發展卻根本背離了他們所願意想像的圖案。

在拜登就職日的前一天,1月19日,美國候任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在參議院以84票同意票比10票反對票的結果,確認成為首位美國女性國家情報總監,她曾擔任白宮和中情局官員。在任命聽證會上,她表示,上任後將把更多資源投入中國問題,除此之外,也會避免情報機構受到政治因素干擾。

拜登新政府首位正式閣員:誓言「戰勝中國」

曾擔任白宮和中情局官員的海恩斯(Avril Haines),19日在參議院以84票同意票比10票反對票的結果,確認成為首位美國女性國家情報總監。 圖:取自推特影片

海恩斯除了是首位女性國家情報總監外,也是拜登政府第一位被參院接受的正式內閣。在19日的聽證會中,她曾誓言要將政治趕出情報體系。她表示「為了更有效,國家情報總監必須對權力人士直言不諱,特別是這樣做會造成許多不方便或是困難的時候」。她說:

〝我們應該提供必要的情報,以支持兩黨的長期努力,以戰勝中國——獲取並分享對中國意圖和能力的了解,同時也支持更直接的努力,以打擊北京的不公平、非法、侵略性和脅迫性的行動,以及其侵犯人權的行為。〞

同時間,美國參院外委會安排了多場人事任命聽證會,其中另一場備受矚目的焦點,當然就是即將接體龐畢歐職務的國務卿提名人布林肯(Antony Blinken)了。

首先,共和黨參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問到了關於中國的問題:「可以請你描述一下,關於中國所謂的『世紀野心』,以及若他們達成這個目標,這個世界將會如何改變嗎?」

「科技民主國家」對抗「科技專制國家」的戰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圖:翻攝自新華社

布林肯即席答覆:自從習近平上台之後,中國過去韜光養晦的政策原則已經漸漸退去,毫無疑問的,中國想要成為領導、制定國際規則的國家。他表示,美國的義務是要向人民,甚至是全世界證明,美國的治理模式更好、更有效率。也因此,美國不能從世界(組織)中退出,這樣反而給了中國一個免費的舞台去成為制定規則的人。這樣的論述,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體現。以科技為例,將來的一整個世紀,是要由像美國這樣「科技民主國家(techno-democracies)」,還是要由像中國這樣「科技專制國家(techno-autocracies)」來定義遊戲規則呢?布林肯說,科技技術也是能夠加諸(美國)價值於其中的,在這方面,美國有非常大的利益。(以上全文引自臉友《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國務卿提名人布林肯聽證會】)

我們不難發現,布林肯顯然認為,美中兩國的抗衡已經上升為「價值觀」的意識形態戰爭。而科技既能使中國升級為「科技專制國家」,也同樣能由美國來為國際證明「科技民主國家」的優勢。布林肯強調「毫無疑問」,所有國家中,中國對美國構成了最重大的挑戰。他認為在針對中國方面,構建兩黨共識政策有非常強大的基礎。

中國對台灣的武力侵犯「是中國最大的錯誤」

專家指出,從國務卿提名人布林肯19日在人事聽證會的發言研判,在美方支持下,台灣可期待更大的國際參與空間。 圖:取自布林肯推特

參議員羅姆尼緊接著提到了台灣問題,他問:「台灣以及我們對台灣的承諾,對於美國在該區域利益的意義是?」

布林肯也毫不遲疑表示出下列觀點和立場(綱要性整理如下):

●美國對台灣的有著長久且跨黨派的支持。

●根據台灣關係法和三公報, 美國對台灣有堅定的承諾。拜登政府會確保台灣有能力自我防衛。

●美國樂見台灣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不需要國家資格的國際組織上(這點和國會通過的台灣相關法案,像是《台灣保證法》中的文字一致)。

●在美國自身和台灣的交流方面,他認為需要被審視,就如同即將卸任的國務卿彭培奧所做的那樣,以及《台灣保證法》中所規範的。

附註:針對內規修改的部分,布林肯說:“There's a Taiwan Assurance Act and its requirement is in part what triggered the action of state department and secretary Pompeo. And I want to see that process through conclusion if it is not concluded. To make sure that we are pursuant to the mandate of the Act of creating more contact.”

意思是說:會根據台灣保證法來審視,認為龐畢歐也是根據台灣保證法而修改的,最後一句是說要確認可以做到台灣保證法要求的更多接觸。

這意思其實已經非常接近在表達:不會再把「內規」加回去。

●提到他擔任副國務卿時,曾和「蔡總統」(President Tsai)在競選期間會過面,且在蔡當選總統之後有過多次對話。

布林肯強調:台灣是民主的模範、有強健的經濟,也是高科技的重鎮(tech powerhouse),尤其是最近在COVID-19的抗疫表現很好。隨後當他被問到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或侵犯時,他說:「這會是中國最大的錯誤。」(That will be a grievous mistake on their part.)

候任國務卿布林肯支持「台灣應加入國際組織」

日本、印度和澳洲均為印太同盟國的一員。 圖:新頭殼合成

布林肯還提到,他希望看到台灣在世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布林肯宣稱,在不需要以國家身份就能加入的國際組織中,台灣應成為一份子,而在其他需要國家身份的國際組織中,台灣應「有其他參與方式」。

對此,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接受採訪時說,布林肯在任命聽證會上關於中國與台灣的發言可謂給台灣「吃了定心丸」。

這顆「定心丸」,正是台灣戰貓蕭美琴得以受到拜登總統「就職典禮國會聯合委員會」邀請,並以「台灣大使」名分進場列席觀禮的具體表現。此舉也意味同時要給予日本、印度和澳洲等印太同盟國的「堅守承諾」的一顆定心丸。

南韓選邊站了:撤換親中外交部長

韓國總統文在寅於20日宣布撤換掉高度親中的外交部長康京和。圖為康京和。 圖:翻攝朝鮮日報中文網(資料照片)

另一則引人側目的不尋常訊息是:韓國總統文在寅於1月20日宣布撤換掉高度親中的外交部長康京和,改由現任青瓦台國家安保室長鄭義溶接掌。

由於鄭義溶曾經但任過駐美大使,文在寅的新人事,一般被解讀為將從親中立場轉換為親美的選邊立場。一直想要在美中之間擺盪而尋找最大利益的南韓政府,結果卻反而成了兩面都不討好乃至兩頭空的邊緣者,終究還是得被迫選邊站。

南韓搖擺的案例,應該能對台灣某些持類投機此主張的政治人物有所警惕吧!

(作者/陳昭南:曾任第二屆、第四屆立委、現任《六都春秋電子報》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