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最大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CDU)15日及16日舉行黨魁選舉,接替準備卸任的梅克爾(Angela Merkel),由於基民盟目前在國內民調最高,不止德國未來很可能將由「梅克爾接班人」掌舵,包含歐盟與歐洲議會等國際組織,都將由基民盟新黨魁領銜。然而,目前三位基民盟黨魁候選人的對中政策為何呢?

德國執政的基民盟即將以視訊遠程形式舉行黨代表大會,在目前3名候選人當中選出黨主席。德媒ARD委託一項民調近日公佈了3人的民調支持率,其中梅茨(Friedlich Merz)獲得29%,拉舍特(Armin Laschet)與呂特根(Norbert Roettgen)持平,分別是25%的支持率,所以最後結果甚難預料。

由於基民盟黨主席很可能就是下屆德國總理,因此,這三人在對中政策是持怎樣的立場與態度?下文將整理德國之聲報導,帶讀者一次了解基民盟未來領導人的對中政策。

拉舍特:在制度競爭背景下闡述對中關係

作為人口最多的北威州州長,拉舍特今年年初接受《法蘭克福匯報》採訪時,談到接種疫苗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中國時提到:「我們正在同中國進行著一場制度性競爭,中國對抗疫情使用嚴苛的監控手段,這些手段跟我們西方遵從的人的概念背道而馳。」他說,不過,西方國家的民眾必須迅速接種疫苗,同時,為貧困國家做好接種的準備。「自由社會進行的這場制度性競爭還未能產生勝者,」因此,歐盟必須同美國新政府共同完成這項任務。

而針對西方同中國的制度性競爭,日前《世界報》整理了他在歐洲峰會的發言。他說:「我們面對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這便是:「哪種社會模型更為成功?如果最終的結果是像中國這樣的威權國家更快地擺脫了疫情,並以最快的速度恢復了經濟增長,而歐洲和美國的自由社會模式卻暴露出無能為力,那麼,我們在不同社會制度的競爭中先輸掉了非常重要的一局。」

梅茨:以同中國的經濟競爭警告歐洲

目前民調支持度最高的梅茨,曾在2009年至2019年間擔任旨在促進大西洋兩岸關係的「大西洋橋梁」協會主席。他認為,在所有大西洋兩岸政策中,就重要性而言,中國議題應該居首。

今年年初,梅茨對德新社表示,「我不願看到一個必須在美國和中國之間做出抉擇的情況出現。」8日梅茨發推文強化他的立場:「我們尤其低估了中國在歐洲的強權意志。我們應該降低德國經濟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利用美國政權轉換的機會,制定一項共同的對中戰略。」

由於梅茨隱退政壇的年月裡,梅茨「下海經商」,最引人矚目的是2016年至2020年擔任黑石集團監事會主席。梅茨有關中國的論述,大部分以警告形式出現,用中國成就來警示歐洲,從全球經濟融合的角度,評論TPP失敗、RCEP的簽署,再到歐盟在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談判上的遲緩以及拖延,而後果顯而易見:歐洲敗退的話,中國將見縫插針,得到好處。

拉美多國同歐盟的南方共同市場的談判,雖然雙方達成了原則性一致,但文本的最終版本尚未落實,而簽署並議會批准生效更遙遙無期。這一背景下,梅茨寫道,歐洲人可能迎來TPP的相同命運:「歐盟同南美國家之間的所謂的南方共同市場協定(Mercosur)很可能夭折,而就在去年這份貿易協定還在布魯塞爾備受歡呼,現在卻即將被放棄。強大的抵抗首先來自環保領域。如果南方共同市場協定失敗了,中國便會見縫插針,佔領原本為歐洲設定的地盤。在那裡,中國已在絲綢之路框架內同14個拉美國家簽署了協定。相對而言,很少提及熱帶雨林,很多涉及的是投資和獲取原材料。沒有南方共同市場協定,我們歐洲人不僅將放棄雙向的市場准入,20年的艱辛談判之後,我們在世界的這方土地上,還告別了我們作為嚴肅會談夥伴的地位。」

呂特根:全面闡述對中政策

呂特根現任聯邦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前聯邦環境部長。2012年輸掉北威州州長競選後被梅克爾總理罷免。在三位基民盟黨主席候選人當中,呂特根對中政策表述得最清晰、最具體。(一)讓中國聲譽受損,而不是對中經濟制裁:去年12月香港反對派活動人士黃之鋒等被判刑之後,呂特根表示,要讓中國為此付出「最大程度的聲譽代價」。他對《世界報》說,「德國、歐洲乃至西方還可以做的更多,不斷點到他們的痛處,讓人們關注到中國撕毀條約、以及我們為釋放反對派活動人士做出的努力。」

去年7月《香港國安法》生效後,呂特根接受德意志電台訪談時談到「話語」的重要性,指出「有關中國,經濟制裁毫無意義,其它可能性我也沒看到。」但他說,中國對其國際形象和海外聲譽有著高度的敏感,「這在抗疫期間到處都能看到。」他建議,如果中國撕毀協定,踐踏自由,「我們至少可以在它敏感的地方,增加中國的聲譽成本,施加壓力。不可小看這一措施的力量。我們必須這麼做,而德國在這方面做得還太少。」

(二)反對華為參與德國5G建設:呂特根希望在5G建設問題上形成一個統一的歐洲政策,在這個框架下優先使用歐洲產品。他對Politico說,這涉及到主權和國家安全。呂特根在2019年時要求在建設5G的問題上必須給議會發言權。他說在關乎「國家安全」的重大議題上,必須進行公開討論,並最終由聯邦議院做出決定。2020年7月英國做出排除華為參與5G網的決定後,呂特根認為其政策得到部分證實。他繼而希望梅克爾政府做出進一步保護德國網路不受外國影響的決策,在他看來,華為目前沒有滿足相關條件。

(三.對中歐投資協議保持警覺:中歐投資談判結束、雙方取得原則性共識之後,呂特根尤其對強制勞工條款表示異議。因為投資保護協定的文本還沒有公佈,呂特根無法評論細節內容,但他說就已經知曉的有關強制勞工的協議規則「讓人警覺」。如果中國只是承諾「付出努力」,就等於接受強制勞工。他說,「很難想像歐盟會簽署這樣一份間接允許強迫勞動的協議」,在這方面,歐盟決不能顯示寬容,更何況,在新疆存在強制勞動營的情況。

德國總理梅克爾正為疫情失控忙得焦頭爛額。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